• 22阅读
  • 0回复

“主渠道”的威力——5市6家国营大商店抵制伪劣商品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7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主渠道”的威力
——5市6家国营大商店抵制伪劣商品综述
要培中
在过去的一年里,与市场疲软同样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是伪劣商品的困扰,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为遏制流通领域伪劣商品泛滥所做的努力。1989年第四季度里,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对30个城市的5种商品质量大检查。检查对象均为各地最大的国营商店。
笔者参加了五市几家国营商店(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华联商厦、宁波第二百货商店、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和厦门华联商厦)的检查,总的印象是,国营大商店在维护消费者利益,抵制伪劣商品方面作出了努力,它们是值得信赖的。 
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副总经理陈明魁对我说:“几年来,我们始终在探索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之路。我常想,为什么顾客到我们这里买东西不讨价还价?就是因为我们是国营企业,群众信任国家。做为主渠道,如果我们不对商品质量负责,那和少数不讲信誉的个体户有什么两样?”正是在这种对人民负责的思想指导下,这几家商店都建立了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质量管理网络。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由经理直接挂帅,并设3名专职管理人员。商店下属的各商场由一名副经理负责,同时设专职质量监督员和质量接待员。全店各柜组还有40名兼职质量管理员。这样,结合承包制,全店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管理网络。
这几年,随着各商店商品自采率的增加,如上海华联商厦商品自采率达86%,能否把住“进货关”已成为能否将伪劣商品拒之门外的关键环节。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明文规定:商品成交前,必须对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包括质量、价格、信誉等8项指标。厦门华联商厦则十分强调重要商品的厂商挂钩。“片仔癀”是蜚声海外的抗炎药,有抗艾滋病功能,价格昂贵,假货成灾。他们就直接从工厂成品库提货。对其它易被假冒的商品,即使是贵州茅台酒,他们也这样做。于是,海外消费者盛传“买真货,去华联”,可谓有口皆碑。
为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几家国营大商店除将商品质量列入承包考核内容外,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上海华联商厦甚至张榜公布了《顾客举报制度》。他们规定道:顾客如从我店买去伪劣商品,可向有关部门举报,商厦不仅保证退货,还将给予奖励。
这里,并不是说这些商店就没有不合格商品。在这次商品质量检查中,几乎都发现了质量不合格商品,甚至是伪劣商品。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分析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个:
其一,生产企业质量意识弱化。过去,生产伪劣商品者多为个体团伙。现在,一些集体、国营企业也加入了这一不光彩行列。而这几家国营大商店经营的商品均在三四万种以上,不可能对商品逐一进行检查。
其二,商品质量检测网络不健全。目前,产品、商品的质量检测渠道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管理。这一方面导致商店不知将商品送到何处检测;另一方面又被不法团伙钻了空子。
其三,批发环节质量管理工作弱化。这次检查中,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不合格商品是从批发部门“放”出来的。宁波市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是浙江省五金交电化工批发行业唯一设质量检验科的单位。他们介绍说,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虽有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但一些省、市的商业厅(局)却未设相应的机构。1988年4月,机电部曾公布了18种应淘汰的电度表,直到1989年10月,宁波市批发站的同志才在一次出差机会中偶然得知这个消息。目前,机电部已公布了10批应淘汰的交电产品,还是由于质量管理工作的“脱节”,批发站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到底是哪些产品。
国营商店,在流通领域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国营商店的选择,是以销售更优质的商品赢得广大消费者对国营商店的信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