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团聚之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7
第8版(副刊)
专栏:

  团聚之前
谭士珍
人,大概都想有个好窝的,都想夫妻团聚的。
但也有例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即是。
国家特等发明奖。联合国知识产权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皇家让克奖……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这许许多多的荣誉和职衔够高的了,像袁隆平这样著名的人物理应有个舒适的窝,妻室儿女团聚在一块儿吧?
可是,大大出人意料。袁隆平从60年代末起,为了加速试验材料的繁殖,他转战湘滇,奔走粤桂,很少有机会与亲人团聚,其中有七个春节是在“千里共婵娟中”度过的。1984年6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亲属应该从遥远的安江搬迁长沙吧?还是没有。
究其实,组织上对袁教授的搬家问题是特别关心的。省委书记说:“老袁,你把家搬来吧!”省长说:“老袁,我讲过多次了,你为何不搬呢?”袁隆平点点头说:“好,我搬,搬。”
此话说了一年又一年,袁教授还是没搬。这确实是个谜。
经笔者深入采访,袁教授才道出真情——
一曰“老马恋槽”。1953年,他便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湘西工作。他的大半生是在这里度过的。这是一块使他难以忘却的热土,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
二曰“夫妻恩爱需要‘空间’”。夫妻间常有这种心理感觉:朝夕相处,习以为常,一旦分离,朝思暮想。因为分离虽然拉大了夫妻间的地理距离,却拉近了心理距离。
三曰“坚持阵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是他第一战场,安江农校是他的第二战场。杂交水稻研究任重道远,还要继续攀登科学高峰。袁隆平想脚踏两只船,工作单位在长沙,家属仍然住在安江,迫使自己抽去精力照顾“二战场”工作。
袁教授的贤内助理解亲人的意愿,自然听从丈夫的安排。
袁隆平年过花甲,还是雄风不减,全心全意扑在科学事业上,实在令人感动,但作为省长、省委书记,不能不关心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生活。他们懒得再和袁教授磨嘴皮子了,拨了一笔专款,在长沙东郊,也就是研究中心的一端,为袁教授修了一栋能接待外宾的小别墅,看你搬不搬?
这一来,袁教授又感动又为难。他犹犹豫豫问妻子:“房子修好半年了,再不搬对不起省里领导了,怎么办呢?”
妻子温顺地说:“我都听你的。”
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你跟我几十年,我们在一块的日子不多。你为我的事业做了巨大的牺牲,我真心感谢你。”
妻子笑笑说:“你的爱,一半给了我,一半给了杂交水稻,对不对?”
袁教授露出一丝难言的苦笑。
搬不搬家呢?袁教授仍是举棋不定。
但愿袁教授还是团聚的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