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来自农村的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谈干部下基层 串百家门 办百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8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来自农村的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谈干部下基层
串百家门 办百家事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徐江善)眼下干部下基层,热热闹闹。效果到底咋样?记者走访了一批从农村基层来的人大代表,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来开会的时候,俺那儿也来了下基层的干部,正帮助乡亲们搞春耕呢。”说这话的是一位朴实的中年妇女,她叫邱晓兰,是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满族乡烈火村农民。她告诉记者:一支百十来号人的干部队伍由市长带队,撒到了全县。他们包乡包村,帮助农户找化肥,买种子,打机井。这不,俺刚给家里发了封信,打听打机井的钱有着落没有。”
记者来到吉林代表团驻地西苑饭店。听说是了解干部下基层的事儿,六七位农民代表便凑到一起,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吃百家饭,串百家门,办百家事,干部这一下来,乡亲们可乐得合不拢嘴!”
“你信不?还真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测土施肥,改良土壤,等距点播,推广良种,名堂可多啦!”
“俺村春耕的种子、化肥都备齐了,人家下来的干部真给办实事,大伙都争着拉他们到家里吃饭。”
六中全会以后,黑龙江、吉林、辽宁各省都动起来了,组成了扶贫团、工作队,成千上万的干部下到农村,那阵势,用一位农民代表的话说,还真有点像当年闹土改的劲头!
不过,农民代表也唠了一些忧心的事儿。他们说,有的干部下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事儿干得不多,给村里添的麻烦倒不少。
“俺只求在报上登这么一小块,表表全村人的心愿。”打着手势说话的是位赤红脸膛的代表,叫陈彦有,是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乡大榆树村农民。他说:“干部下基层可不能一阵风!现在就有人说,干部下来好是好,就怕长不了。”
徐荫章代表接过话茬说:“下基层的干部最好能对口。科技干部下来最吃香,与‘农’字有关的也可以,最怕来的干部不对路,庄稼院的事儿一问三不知。”
“可不是嘛,到俺村那两个,一个是公安局的,一个是工商部门的,下来不对路啊!”另一位农民代表说。
坐在门旁的青年农民代表周玉顺说:“农村实行承包制以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新问题多着哩。下来的干部最好能多搞点调查研究。”
大嗓门的兰贵禄代表说:“是啊,多帮助村里出些大主意,想些好办法,让农民尝到致富的甜头,哪还有不佩服共产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