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市长现场办公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8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市长现场办公记
新华社记者 夏俊生 本报记者 颜世贵
3月26日上午9点。北京玻璃总厂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写有“急需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的图表。由陈希同市长主持的现场办公会准时开始。
参加现场办公会的除市经委、计委、科委和财政、税务、劳动、银行等综合部门的负责人外,还有陈希同市长专门请来的客人——重庆市委书记、原北京玻璃总厂厂长肖秧。陈希同介绍说,肖秧同志是玻璃工业的行家,今天特地请他一起来“会诊”。
拥有15个工厂、上万名职工的北京玻璃总厂,是北京市百户重点企业之一。市政府蹲点组长张士平和北京玻璃总厂厂长李自新,按照图表开列的问题,一条条地汇报。一条条商量解决办法。
当工厂谈到急需一笔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和备品备件问题时,市工商银行副行长何恒昌当即表示,他们可以提供一笔贷款。
“这样好。”陈希同听了高兴地说。“各个部门都应想办法把企业搞活。我还是那句话,必须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放水养鱼,养鸡下蛋,欲取先予,才能搞活企业。企业活了,大家的日子才好过。”
当汇报到工厂准备投资141万新上啤酒瓶托盘集层包装生产线时,陈希同问:“上这个项目一年可节约多少钱?”工厂同志回答:“由麻袋装运改为托盘集层包装,啤酒瓶破损率可以由7%下降到0.4%,一年可节约150万元到200万元。”大家认为这个项目应当上。市经委副主任李冀凯当即提出,由市经委组织实施。
北京玻璃总厂不少职工在高温下作业,劳动强度大,而收入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却是低水平,不利于稳定一线职工队伍。对此市劳动局长龚树基提出了两条解决办法:一是按照稳定一线艰苦岗位职工、鼓励职工学技术、促进企业提高效益的原则,根据国家政策逐步改变这个厂职工收入过低的状况,但企业要清退计划外用工;二是工厂必须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克服平均主义。他还提出,市劳动局把这个厂作为试点,派人到厂帮助企业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墙上的石英钟指向12点25分,提交研究解决的资金短缺、能源供应不足、急需进行更新改造、税收、工资政策和605厂发展高技术产品光导纤维六个方面的18个问题,全部当场拍板,确定了解决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