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正是振兴戏曲时——政协委员魏明伦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8
第4版(两会新闻)
专栏:

  正是振兴戏曲时
——政协委员魏明伦一席谈
本报记者 阎晓明
在戏曲衰败的慨叹声中,年轻的川剧作家魏明伦显得比较冷静。他认为,中央提出弘扬民族文化,作为典型的民族文化的戏曲,正是发展振兴的大好时机。他在七届政协文艺组讨论中,一再阐述一个观点:“戏曲的本体非但没有衰败,还在振兴。说戏曲衰败,主要是指观众减少,尤其是青年观众为数甚少。”
“所谓戏曲本体,就是指戏曲文字剧本、演员、导演、灯光、舞美、乐器”。魏明伦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戏曲的创新改革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戏曲观众的减少,魏明伦分析有如下原因:一是10年浩劫戏曲几乎被毁灭,戏曲观众断代了。戏迷是要从小培养的,观众队伍的壮大有个过程;二是近年来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思潮,导致盲目崇洋,青少年一代对祖国的文化产生一种盲目的轻视心理,认为凡是中国的就不好,不进剧场,一见播放戏曲节目就关掉电视机。
戏曲观众的锐减,有没有一个戏曲界期望值太高的原因呢?魏明伦认为,这种心理确实存在。戏曲作为祖国古老的文化艺术,确实有过相当长时期的“独尊”地位,即便在解放后,我们发展了许多艺术形式,由于封闭,加之群众长时期养成的欣赏习惯,戏曲的群众基础也不是任何别的艺术种类所能动摇的。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繁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电视机的普及、旅游增加、以及其它文艺团体的增多,观众,尤其是农村青年一代观众欣赏其它文艺形式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即便在传统庙会上,占据舞台的也不再是戏曲一家。人们有了多种选择:以前一盘菜,现在菜多盘,戏曲的轰动时代结束了,戏曲的观众当然因之减少了,这是必然的,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对戏曲的振兴,这位曾经连续三次获得优秀剧本奖的48岁的剧作家充满信心。他谈到,戏曲界在振兴中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本体,一手抓观众”,除了在戏曲本体上不断创新、注入时代气息外,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观众。观众是多层次的,观众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他可能喜欢迪斯科,同时也喜欢戏曲,两者并不绝对对立,关键是要引导。没有戏迷就没有戏曲,如同没有影迷就没有电影,没有球迷就没有足球一样。要积极向观众灌输、引导,培养人们对戏曲的兴趣,要造舆论。这方面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因为在戏曲的振兴过程中肯定是赔钱的,如果都要以经济标准来要求,那么一演就赔,只好不演,越不演观众就越陌生,戏曲就越得不到发展。这点,四川做得要好一些。省里成立了省委常委挂帅、吸收各界人士参加的“振兴川剧领导小组”。
魏明伦最后说,相信戏曲振兴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当然,振兴只能使戏曲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花,同其它艺术形式一齐争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