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幕后主角——访亚运会竞赛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8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幕后主角
 ——访亚运会竞赛部
本报记者 刘小明
随着北京亚运会开幕日期的临近,随着一座座雄伟壮观、造型新颖的体育场馆在京城相继落成,本届亚运会筹备工作的重心正开始移向竞赛组织以及接待方面。
    赛程编排难度超过奥运会
如果说比赛场上的主角是运动员,那么运动会组织工作的主角就是竞赛部。不过他们是幕后主角。日前,记者走访了挤在北京南城一所体校教学楼五层办公的亚运会竞赛部。竞赛部部长由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兼任,实际主持日常工作的是常务副部长张长禄。
本届亚运会共设27个正式比赛项目,竞赛部和各项目委员会负责组织竞赛工作。根据组委会的安排,运动会期间各赛场都须以项目委员会为中心,组成临战体制,协调竞赛、安全保卫、新闻等各方面的工作。
前一段竞赛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赛程。亚运会的总赛程表几经修改已基本确定,连同各项目技术规程手册几个月前便已发给亚奥理事会各成员。不过许多项目的具体详细日程,如哪个队何日何时同谁交锋等,还无法确定。在这方面,编制亚运会赛程比奥运会难度要大得多。因为亚运会不同于奥运会,既无预选赛也不设报名标准。奥运会规定进入足球决赛的是16个队,各洲的名额也早已分配好。而亚运会是报名不限,未知数太多,也许是15个队,也许是22个。报名截止日期离开幕仅有一个月。亚运会的这种办法可鼓励各国和各地区都来参赛,但也给竞赛组织带来一些麻烦。
亚运会竞赛部门云集了我国各项目竞赛组织方面的专家。我国以往虽未承办过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但这些专家们组织过不少单项重要国际赛事,也组织过大型综合性全运会,经验还是不少的。为了保证亚运会比赛顺利进行,他们绞尽脑汁,群策群力,准备了好几套赛程方案,对每一细微之处都做了周密研究。比如,确定各项目比赛时间力争做到有利于运动员出成绩。田径的短跑决赛尽量安排在气温高的下午,长跑决赛则多安排在凉爽的早晚;马拉松决赛还得照顾国际电视转播的需要;精采的球类决赛也要多安排在周末假日的晚上,以便吸引更多的观众。
    确保公平竞争一视同仁
北京亚运会能不能开得顺利?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能否充分得到体现?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事情。要想不出或少出纷争,除了需要观众文明礼貌,运动员体育道德高尚外,裁判工作是否公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据竞赛部负责人介绍,本届亚运会裁判队伍近3000人,其中东道主选派的裁判2000人左右,其余部分除聘请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裁判外,还请了一些欧美国家裁判。各项目每个国家裁判员的名额,不是亚运会竞赛部能定的,而是由亚洲各单项体育组织确定。
亚运会所有裁判都是经历过多次重大比赛实践考验的,凡以往有过偏袒或其它不称职记录的裁判,一律未被列入聘请之列。中国裁判员将提前一段时间集中参加业务学习和考核,他们和运动员一样也要参加多次“热身”演习。
竞赛部负责人还说,对各国代表团到达北京后的训练日程和场地安排,也将是一视同仁的。每个队都有同样的机会熟悉比赛场馆,在这方面东道主选手并没有“特权”。
    亚运会第一枚金牌出于何项目
记者最后问了个小问题:“谁将夺得亚运会第一枚金牌?”竞赛部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他拿过来一张“亚运会每日金牌一览表”说:“这张表基本不会有大变动了,你自己看吧。”
本届亚运会预计产生308枚金牌,9月22日开幕,23日开始决出金牌,头一天共产生8枚金牌,游泳4枚,体操男子团体1枚,女子举重3枚。由于游泳的决赛是在晚上举行,体操团体赛排出名次也得等到晚上八九点钟,只有女子举重下午就决出44公斤级和48公斤级的金牌。由此看来,如果今后赛程不变,本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将产生在地坛体育馆女子举重赛场。
至于谁将摘取首枚金牌,现在还不好说,因为参赛运动员都没有报名呢。不过根据国际比赛成绩看,中国队17岁的海南姑娘邢芬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她是去年44公斤级总成绩的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也是世界纪录保持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