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缚住“黄龙”岁岁安澜——记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9
第1版(要闻)
专栏:重点工程巡礼

  缚住“黄龙”岁岁安澜
——记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
春石 李而亮
今年初春,受冷空气影响,黄河下游封冻迅速发展,300多公里河道冰量约达2000多万立方米。为确保安全,山东、河南两省人民在济南军区派出部队的大力支援下,积极投入防凌斗争,终于使下游冰封河道全部开通,未出现漫滩等冰害。
据了解,建国40年来,黄河曾出现多次伏汛和凌汛,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下游河道继续淤高的情况下,曾出现大洪水15次,包括建国以来第二位大洪水,但均取得防洪胜利,保证了黄河岁岁安澜。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是堤防、水库、河道整治工程以及分滞洪区等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40年来,国家共投资50亿元,豫、鲁人民共投入2.6亿个工日,完成土方10亿多立方米,石方1400多万立方米;其次,也与近年来改善了水文测验手段,加强了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建立了有线、无线通讯网,形成了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防洪自动遥测预报系统等先进的“软件”工程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据记载,历史上黄河为害,以下游为烈。自先秦到民国,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00余次,大的改道26次。1933年黄河下游发生2.2万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水,从河南温县到长垣的200多公里河段内,南北两岸决口54处,豫、冀、苏、鲁4省41个县受灾,1.8万人死于水患,直接财产损失约合银元2.32亿元。
建国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极为重视黄河下游的防洪工作,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概括起来叫做:“一堤,二库,三分洪”。
“一堤”,就是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低矮残破的老堤基础上,对1300多公里的顺黄大堤进行培修加固。截至目前,已进行3次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堤身高度普遍达到8—10米,顶宽7—11米,共动用土方3亿多立方米,相当于修筑了5条万里长城。
70年代以来,科技人员还创造了淤背固堤的新技术。目前已完成收淤固堤土方3.4亿立方米,使600多公里大堤得到加固。
从1950年始,黄河下游有计划地开展河道整治,至今已修建控导护滩工程179处,坝垛3000多道,与5000多道险工坝岸相配合,使山东省东明县高村以下400多公里河道得到控制,高村以上也缩小了主流游荡范围。河势稳定,不仅有利于防洪除害,而且使下游数十座涵闸的引水保证率提高,为沿河城市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也使下游河道的航运条件得到初步改善。
“二库”,就是在黄河干支流上兴建拦洪水库。干流上矗立的三门峡水库1960年建成,经过两次改建,增加了泄洪排沙能力,可以控制黄河流域92%以上的集中面积。支流的伊河修建了陆浑水库,洛河上的故县水库目前大坝已经合龙拦洪。这座水库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境内,在黄河一级支流洛河的中游,总库容11.7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库。该工程预计1992年竣工。黄河干支流三座水库汛期的联合运用,将使拦洪削峰效果大大增加。
“三分洪”,就是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矛盾,在窄河段的上方,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修建了东平湖滞洪水库,以及山东齐河、垦利两处堤距展宽工程,以便在发生不可抗御的特大洪水时,“丢卒保车”。
经综合分析,40年间共避免16次伏秋大汛决口和7次凌汛决口,安全地护卫了下游两岸1.1亿亩耕地、星罗棋布的城镇、村庄和国家重要的铁路干线、油田,减免洪灾经济损失达500亿元,是全部防洪投资的10倍。
被驯服了的黄河水,今日成了横穿华北平原,造福人民的“金腰带”。依靠黄河丰富的水资源,下游两岸建立了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引黄灌溉和补源面积达3000万亩,年灌溉黄河水100多亿立方米,成为我国最大的自流灌区。中原、胜利两大油田坐落下游两岸,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郑州、开封、新乡、济南、徐州、濮阳、聊城、滨州等都发展为新兴的工业城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