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古巴发展教育成绩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9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教育与培训

  古巴发展教育成绩显著
管彦忠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后,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31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959年1月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垮台时,在全国680万人口中,有200多万是文盲和半文盲。由于缺少学校,60多万孩子不能入学,青少年只有1/10的人在校学习。与此同时,上万名教师找不到工作。1958年国家用于公共教育的费用只有8000万比索,加之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实际的教育费用比上述数目要少得多。
古巴革命政权建立之后,立即做出巨大努力办学。如今,这个加勒比海的岛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古巴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是1959年初的3倍多,全国1000万人口中近1/3是学生,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7%,居发展中国家前列。现有教师29.3万名,是革命胜利时教师总人数的13倍多。学校增加了70%以上,达到1.4万所,其中高等学校46所。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不仅学生人数在30年间增加10倍以上,而且专业的设置力求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例如,1987年在大学学习各种技术专业的学生是1959年的60余倍。
古巴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从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下大气力去办。各级教育都是免费的。国家用于教育的预算1988年为17亿比索(1比索合1.25美元),占社会生产总值的1/10以上,是公共卫生拨款的3倍。政府兴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学校,购置必要的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卡斯特罗主席最近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的独立不限于国旗、国歌和国徽这些象征,它取决于发展,而发展只能通过教育来实现。多年来,古巴努力发展教育事业,正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30年来,古巴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全国高等学校的学生有1/3在师范院校学习,国家设立各级师范学校,教师工作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70年代中期,古巴的中、小学教师40%不合格,不少人在学校没毕业就调去教书了,教学水平不高。为此,古巴教育部门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在4年内使上述教师经过培训,全部拿到合格的文凭。
古巴建国初期开展的大规模扫盲运动,成绩显著。由25万人组成的扫盲大军活跃在城乡各地,仅1961年就有70万成年人学会了读书写字,全国文盲率从23.6%骤降至3.9%,后继续下降到1.9%。为了提高成年人的文化水平,在扫盲的基础上,以工会为主体通过办夜校等形式,开展群众性的争取达到6年级和9年级水平的学习运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古巴坚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城里的学生每年要参加一定时间的体力劳动,连神学院的学生也不例外。1971年在哈瓦那郊区创办了第一所农村基础中学,以后扩展到全国。如今,古巴农村已有600多所基础中学,学生达30万人,比革命前多3倍。学生一边接受现代文化的基础教育,一边在农场或其他生产和服务单位劳动,既可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学校增加一些收入。这一原则也逐步在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劳动。
古巴在教育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也引人注目。在古巴的高等学校里,有许多外国学生在学习各种专业,为此政府每年要支出4000万美元,向他们提供食宿、制服、书本费等。最近10年来,古巴在原来荒凉的青年岛(原名松树岛)上建立了几十所国际学校,来自1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1.8万名青少年在那里接受基础教育,实行半工半读。
根据1989年完善教育制度的计划,古巴正在克服在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纠正失误,如过于追求升学率,重视教学质量不够等,要求全体教师作出最大的努力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