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紧”——不“一刀切” “松”——不“一窝蜂”——访人大代表、经济学家陶大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2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紧”——不“一刀切” “松”——不“一窝蜂”
——访人大代表、经济学家陶大镛
新华社记者 黄智敏 焦然
3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代表团驻地,就当前经济调整问题,走访了人大代表、经济学家陶大镛。
陶大镛教授一向重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谈起经济问题,这位经济学家开门见山地说:“现在有人认为,国务院采取适当放松金融控制,调低银行利率等新措施,是因为治理整顿搞不下去了,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当然不能只有紧而没有松。”
治理整顿进行一年多了,已经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货币发行明显减少;物价涨势得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压缩;消费需求也有所抑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主要是市场销售不旺;工业生产速度回落过猛;产、成品积压较多;流动资金短缺。陶大镛教授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如果我们再像治理整顿的初期那样,采取“一刀切”的紧缩措施,就难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任务。他说:“国务院采取有节制、有选择地放松金融的一些措施,并强调用‘微调’的办法来缓解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矛盾,我认为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强调实行‘微调’,恰恰表明了政府在宏观调控指导思想方面前进了一步。”他感慨地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够多啦。一说放,什么都放,一说紧,什么都紧,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采取区别政策,缺乏计划性。”
那么,松动了紧缩的金融政策,会不会又引来一次高速度?记者把社会上一些人的忧虑提了出来。老教授沉思片刻,说:“说老实话,我也有这种担心。从原则上讲,我们的松动是有限度的,又采取‘微调’的办法,可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执行部门有可能掌握不好‘度’,不管长线、短线,不顾轻重缓急,只讲情面、关系,任意放松信贷。由于机会难得,各方争相贷款,弄得不好,又出现万马奔腾、全面开花的局面,使基建投资再度膨胀,直接危害到治理整顿。对‘紧’不应‘一刀切’;对‘松’更不能‘一窝蜂’!”
陶教授认为,当前治理整顿必须继续坚持紧缩的方针。银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贷款结构,做到保证重点,压缩一般,掌握适当时机,适度调剂资金余缺。这样,就可以“紧中有松”,但必须是有节制的松,有选择的松,否则,就等于放弃了主动权,放弃了计划管理。那末,怎么进行“微调”呢?他接着说:“我们必须按照产业政策来掌握贷款的发放,今年重点要支持农业、能源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行业的发展。当前要支持大中型国营骨干企业的生产。此外,对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以及出口创汇商品的收购,也要给予适度调剂。只有这样,才能运用信贷杠杆,加速资金周转,疏通流通渠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最后,这位经济学家谈锋一转,笑着说:“要消除经济学界的这种担心,还得靠有关宏观调控行政部门的勤政和廉政,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