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90年代世界汽车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2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90年代世界汽车市场
孙兵
90年代世界汽车工业前景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一)世界汽车市场格局未变
美、日、欧三大汽车市场一直是世界汽车市场的支柱,1988年全世界汽车销量为3480万辆,美、日、欧三大市场占全球市场的80%,预计,今后10年中,三大市场间虽然会发生此消彼长的些微变化,但世界汽车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将不会改变。
美国市场一向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去年由于受到高利率和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销量骤减。现在美国市场已趋近饱和(1.7人1辆),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美国汽车市场有可能出现停滞,即使乐观估计,其增长率也不过1%。
80年代初,曾一度萎靡的欧洲汽车市场,自1986年开始,连续4年销量创历史纪录。去年汽车销量达1340万辆。在乘用车领域、其销量已达1184万辆,超过了美国(1064万辆),跃居世界第一。现在,欧洲平均2.7人1辆小汽车,与美国相比市场颇具潜力。
日本,随着经济向内需主导型调整,市场需求量将逐年增加。去年4月,日本废除物品税实行消费税后,汽车市场空前活跃,销量达550万辆。目前日本国内市场尚未饱和(每4.2人1辆),预计到2000年,其市场需求量将达到850万辆。
(二)日本汽车咄咄逼人,欧美厂家急求对策
自从80年代初日本生产的小型轿车在美国市场大出风头之后,日本汽车厂商一直在为开拓国际市场四处出击。1989年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240万辆,对欧共体出口120万辆。为了避开关税壁垒,日本厂商正加快向欧美转产。分析家们指出,3年后将有90%的日本汽车公司在欧美设立分厂或合作生产,到1995年,世界汽车市场将有1/3被日本人垄断。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汽车,欧美厂家急求对策。在生产成本、技术开发、产品质量等方面,力求缩短与日本的差距。西德“奔驰”汽车公司通过降低管理费用和工资等手段,奇迹般地节省了5亿美元。美国厂家则另辟蹊径,一面投巨资用于科研,一面与日本合作生产,企图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三)保护主义势力抬头
在竞争中处于守势的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日渐抬头。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年年都在500亿美元左右。而日本每年向美出口汽车总额几乎占美对日贸易赤字的一半,倘若美国实施新贸易法案,日本汽车工业将是第一个打击对象。面对美国压力,日本不得不有所收敛。日本通产省宣布,今年将继续把对美的汽车出口限制在230万辆。
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后,将取消对日本进口汽车的限制。这对于依赖于国内市场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汽车工业来说,意味着将国内市场拱手让与日本。因此,这些国家纷纷要求1992年以后继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规定每辆汽车只有在80%的部件是欧洲制造时方可进口。欧洲议会也想达成一个折衷办法:在1992年以后的头5年里,作为过渡期将日本进口汽车控制在市场的10%,由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态度强硬,欧共体至今未能就此达成协议。
(四)合纵联横,竞争愈加激烈。
各大汽车公司都意识到,欲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眼于全球,并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销售服务等方面保持优势。为此,各大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寻觅合伙人。
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早在1983年就开始合作生产,如今,“丰田”与“大众”(西德),“沃尔沃”(瑞典)与“雷诺”(法国),“本田”与“奥斯汀”(英国),“三菱”与“克莱斯勒”(美国)均建立了合营企业。
这种合纵联横,看似握手言和,实为各取所需。例如“奔驰”之所以与“三菱”合作,无非是想利用“三菱”先进电子技术弥补己之不足,而“三菱”也想趁此机会加强自己在高档车领域的实力。
目前,世界汽车生产每年过剩300多万辆,汽车公司即使为争夺市场的1%,也需投入巨额资金。不难想象,90年代世界汽车“大战”将进入白热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