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9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
宋力刚
生产力的高低,集中反映在生产发展水平上,也就是反映在以多少消耗创造多少使用价值(社会物质财富)上。然而,长时间以来,我国社会上、企业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模糊认识,以为提高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增加产品产量,增加产品产量的生产能力;既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不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常常有意无意地将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排除在发展生产力的努力之外。实践表明,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缺陷,过去是导致我国经济建设遭受重大损失的思想根源之一,今天仍是搞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个无形阻力。因此,很有必要对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发展生产力的重大问题加以探讨。
一、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的生产力。
生产力,包括所有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即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这个创造力,主要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新发现,改造自然的新发明、新改进,以及大量的科技知识实践经验,在“生产什么”及“怎样生产”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怎样生产”直接作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生产什么”直接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上,指南针、火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汽车、飞机等发明创造,当代计算机、电视机、集成电路、通讯卫星、激光器具等的创造生产,都是以产品的形式出现的,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引导和推动的重大作用。而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就是越来越多地用机器制造产品,用于生产的各种机器、设备、仪器、工具等等产品也必将在“怎样生产”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在“生产什么”方面,还是在“怎样生产”方面,包括品种规格在内的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都是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我们的科技工作、经济工作都应把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生产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提高产品质量的生产力是我国亟需着重发展的一种生产力。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要求我国的生产经营从以粗放经营为主转到以集约经营为主的路子上来,要求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消除经济过热现象,坚持质量第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种经济过热的主要特点是以过多的投入去谋求产品产量的过快增长,实际上是投入上的过热,而在提高单位产品使用价值即提高产品质量上,却热得不够,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冷。比如,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比例,这几年一再提高,从1983年的29.7%,一直上升到1986年的34.8%,1987年的34.7%。198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更大,与1983年相比,一年就多支出800多亿元的投入。又如,工业生产的物质消耗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80年为65%,1986年上升到68.1%,1987年上升到69.1%,等于白白浪费掉大量物质。而在产品质量上,除了一部分自行研制生产和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元器件生产的产品外,许多出口产品的换汇率没有提高,不少产品的质量出现下滑现象,有的连最低要求的合格率也保证不了。历史的教训和当前的现实,要求我国的工业生产必须像农业生产在有限的土地上以提高亩产水平为主那样,在有限的原料、能源条件下,以提高单位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创造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使用价值。
三、创造充分发挥提高产品质量能力的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实行的总方针、总政策,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这已经为我国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证明。但由于提高质量的生产力是过去被束缚得最严重的一种生产力,又是这几年被投入过热的倾向所制约阻挠的一种生产力,现在有必要特别注重开拓充分发挥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力的环境。
当前我国提高产品质量的生产力是多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它主要包括有:
1、我国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工人农民提高产品质量的知识、智慧、技能和积极性、创造性;
2、不断改进、发展着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物质基础;
3、世界上飞速发展着的科学技术为提高质量水平提供的科学原理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
4、国内外可供借鉴的提高产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方法;
5、广大干部群众由过去轻视产品质量的经验教训和当前产品质量落后状况所激发出来并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强烈愿望。
应该说,我国提高产品质量的科学技术还远没有全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广大科技人员的潜在能量还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大量的自制和引进的生产技术装备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国家对地区对企业的考核方法、承包制度、物价制定、利税管理等等亟待完善。也就是说,一整套鼓励和扶植提高质量的管理体系亟待通过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来。当前需要特别解决好以下几项:
1、进一步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务求将过长的基本建设战线压缩下来,把单纯追求产量产值的倾向扭转过来。同时,抓紧时机,加快从粗放经营为主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转轨过渡,认真落实质量第一方针。
2、进一步端正认识、更新观念。改变主要以增加投入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观念,确立以尽量少的投入增加实际收益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观念;改变认为提高质量会妨碍增加产量的观念,确立质量好才能销路广、销量多的观念;改变认为提高质量会增加成本的观念,确立质量越好,广大用户受益越多,社会整体效益越大,企业成本越低的观念;改变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只是企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及厂长经理的事的观念,确立提高产品质量要依靠社会全体成员,首先是各级政府部门宏观决策的观念,等等。
3、加强提高产品质量的计划指导。制定各个时期的质量目标,将提高质量的新产品开发计划、老产品升级换代计划作为近期和中长期计划的重要内容,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工作作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提高产品质量的领导、计划、组织、协调作用。
4、加快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缩短设备折旧周期,加大技术改造费中用于制造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比重,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的无形损耗。
5、采取鼓励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落实按质论价政策,增加新产品研制开发经费,对生产新产品、优质品所需材料、能源、贷款优先保证。充分发挥广大用户的监督作用,将用户评价与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