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西子湖畔荡春风——杭州经济界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4
第8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西子湖畔荡春风
——杭州经济界见闻
高海浩 孙建国
新春伊始,西子湖边的杭州市委、市府大院显露不同往常的气息。在这个指挥上万家企业、年产值200多亿元的经济决策中心,随着基层企业令人感奋的信息频频传来,人们觉得经济运行开始变得明快起来,尽管市场疲软和资金奇缺的双重挤压尚未缓解。
——全市企业纷纷兴起“谈国情,明厂情,摆困难,献计策”的大讨论,厂长找职工共同决策,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呈现近年来少见的职工合理化建议热。职工自觉参加义务劳动、义务加班又盛行起来。
——在努力开拓国内城乡市场的同时,大批企业转向国际市场,顽强打破国际贸易封锁,取得新进展,今年头两个月全市自营出口创汇额比去年一季度猛增1倍多。
转机刚刚开始,变化仍在发展,而它毕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走向:广大职工群众在逆境中奋起,与企业共命运,正在聚成稳定经济、闯过难关的强大驱动力。
这在几个月前是难以想象的。从去年9月开始,杭州市的经济运行开始剧烈震荡。国际国内市场风云突变,高速增长的速度骤然回落,人们对治理整顿的阶段性效应还没反应过来,即被卷入各种矛盾的旋涡之中:产品积压、资金短缺、停产待工……全市不少企业难以正常运转,人心浮动不安。
面对始料不及的困难,决策者的清醒显得尤为重要。市委书记吴仁源、市长卢文舸等市领导深入上百家企业调查后发现:在同样的经济环境里,企业状况好坏差异分明。而这种差异不只是市场、资金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精神“滑坡”显然比生产滑坡更具破坏性。
“把事实情况告诉群众,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上下一致,和衷共济,这就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智慧和优势所在。”一个指导经济工作的新思路在杭州市最高决策层逐渐形成。80年代的最后一个月,杭州市委扩大会议作出决定: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开展形势任务大讨论,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决策,由此确立新时期经济工作的立足点,概括起来8个字:知情、明理、顺气、鼓劲。这种指导经济工作的认识论的超越,包含着对过去的反省和对现实的选择,构成了杭州经济界的新气象。
变化首先发生在领导机关。市委、市府和人大、政协的领导频繁出现在企业和职工中间,一起谈国际国内形势,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有利条件,找潜力、对策和措施。据机关工作人员告知,从市级领导到局级干部都有企业联系点,下企业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全市县以上机关先后派出数千名干部深入企业,与职工同吃、同劳动,为企业走出困境出谋划策。
领导机关的这种变化在企业和职工中引起强烈共鸣:“真的这样干下去,就是少拿钱,我们也情愿!”这是下企业的机关干部常常听到的职工的心声。
上下沟通,感情交融,实现的不仅仅是领导机关的作风转变,而是理解、信任和力量的凝聚,这是任何物质力量无法替代的。
在丝绸炼染厂,由于生产任务不足,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缺口数百万元,厂领导对完成今年1300万元承包利润信心不足。于是,厂长把困难向职工交了底,并真心实意请职工参与决策,开展讨论。全厂职工迅速动了起来,人人动脑筋,献计策。实现1300万元利润变实了,厂长欣喜地宣布,他对完成承包利润充满信心。
一位经济部门的领导说,最近极少听到厂长们的叫苦声。其实,岂止是厂长呢!前不久,市委书记吴仁源到几家暂时停产的企业慰问职工。一位女工对市委书记说:“想不到市里领导还来看望我们。虽然现在收入减少了,但我们理解国家的困难,理解厂长的难处。”
春节前夕,杭州第二中药厂的“双宝素”供不应求。除夕之夜刚过,全厂职工就突击加班,连市区经营部的职工也纷纷骑车赶到郊外的厂部跟班劳动。从大年初一到初四,全厂干部职工都是在流水线上度过的,没有人领取一分钱的加班费。
职工主人翁意识的焕发和奉献精神的弘扬,很快结出硕果。据统计局的统计,2月份杭州市162家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税利比去年同期增长14%,上缴税利增长31%。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