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企业利益共同体原则的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企业利益共同体原则的实践
杭州万向节总厂厂长 鲁冠球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应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根据我们万向节厂这几年来的实践,我概括了4句话,叫做“上对国家有利,下使职工受益,内保企业后劲,外要用户满意。”
“上对国家有利”。我从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中认识到,乡镇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离不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国家正确政策的指导,有社会主义大工业的支持,才有我们乡镇企业今天的发展。因此,我们也有义务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支援国家发展基础工业、能源、交通等各项建设。具体说来,就是要在产品发展方向、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国家税收、上缴利润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政策。1984年,我厂产品开始外销,当时,有些同志认为,外销利润少,不值得,而且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报废率高。从国内、国际汽车万向节市场的全局考虑,我们认定国内万向节市场已经饱和,国际市场却非常大,必须把产品打出去。搞出口创汇,不仅可以为国家和企业多创外汇,同时也可以为国家争光,为农民争气。思想统一了,批量不断增加,我厂在1985年到1989年的5年中,累计为国家创汇659.28万美元。我厂自1983年实行承包经营以来,上缴国家的税金由38.6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470万元,增长11倍多,上缴乡政府的利润,由42.7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84万元,增加了1倍。
“下使职工受益”。作为社会主义集体企业的承包人,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者,又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执行者,职工收入的增加,一定要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厂在管理制度、招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突破了“旧框框”和“人情网”,打破了分配上的“大锅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调动了一线工人和管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的7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5年均居全国同行业的首位。尤其是职工的劳动生产率,10年来提高了12倍,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按毛利润的27.6%进行分配,职工每增收1元,就要为企业多创收4元。职工福利待遇逐年提高,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内保企业后劲”。企业有了利润,如果被经营者和生产者分光,那靠什么自我发展?为了使企业有足够的后劲,我首先从限制自己的承包收入做起。按照与乡政府签订的承包合同,1983—1989年间,我每年可得承包奖金87.37万元,但我没有把这些钱揣进个人腰包,都留给集体或捐给乡政府,用于建造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或更新技术设备。现在,我厂使用的是具有80年代水平的新设备。
内保企业后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用于培养人才的投资。1980年以前,厂里只有一个高中毕业生。近几年来,用于职工教育的经费达60多万元,平均每个职工800多元。现在,我厂已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126人,中级工200余名,其中有93名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
“外要用户满意”。职工到厂里工作有两重目的:一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说要使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统一起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厂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采取优质低价的销售策略,让部分利益给用户,迫使企业眼睛向内,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这个绝招所产生的效应,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近几年来,汽车零配件的涨价幅度在50%以上,但是,我厂生产的汽车万向节,从1980年以来,出厂价上涨甚微,以批量最大的解放牌5吨卡车用的万向节为例,按部定价20元出售,已有9年不变;去年初,不少厂涨价二三成,我厂仅调高1元。因此受到国内广大用户欢迎,先后与一汽、二汽、北汽、南汽等主要汽车厂都配上了套。尽管生产费用连年上涨,但我厂的经济效益还是直线上升,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因为我们强化了企业管理,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在技术设备逐步更新的基础上,使操作工人与技术设备实行了最佳结合,从而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我厂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共同基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三者利益的共同目标。只要经营者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就一定能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企业利益共同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