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印度的“白色革命”——记德里“妈妈牛奶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6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印度通讯

  印度的“白色革命”
——记德里“妈妈牛奶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本报记者 任毓骏
在新德里东郊,有个绿草如茵、鲜花竞开的庭院,一座乳白色的4层楼房坐落中央,如同一处疗养院,这就是堪称亚洲最大的鲜牛奶加工厂家——德里“妈妈牛奶公司”。
印度是亚洲养牛最多的国家,但在20多年前,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办的养牛场不能满足大城市对牛奶的需求,而广大农村因牛奶消费量低,农民手中的剩余牛奶又白白浪费掉。为解决这一难题,印度政府从1970年开始兴起了一场“白色革命”,实施“洪流行动计划”,即由国家出资建设现代化大型鲜奶加工厂,使农村的牛奶“洪流”般涌向加工厂,加工后的牛奶又流向城市,以促进牛奶的产供销。
今天,印度牛奶年产量已高达45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人均牛奶日占有量超过160克,在第三世界属佼佼者。全印度500多个大小城镇每天都有鲜牛奶供应。
1974年建成的“妈妈牛奶公司”正是“洪流行动计划”的产物。这是一家国营公司,其经营宗旨是以尽量高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牛奶,以鼓励农民发展养牛业;以尽量低的价格卖给城市消费者,以改善人民生活。在城市销售牛奶总收入的90%用于向农民支付收购费,整个公司的经营费用包括运输、储藏、加工、零售以及公司人员的工资,只占其中约10%,公司基本上是无利经营。
公司办公楼后面就是牛奶加工车间。从农村收来的鲜奶经过的第一道工序是通过强力离心机清除杂质,然后使用电子设备使牛奶中的脂肪球变小并均匀地分布在奶中,最后是消毒灭菌并使牛奶快速冷却。整个加工过程既杀死病菌,又不破坏营养成分。车间中每道工序都由电脑控制,车间内的化验室随时都在测试各种数据,保证牛奶符合卫生标准。总经理告诉记者,公司建成初期,日加工量是40万公升,现在为60万公升,近年内的奋斗目标是80万公升。目前全公司工作人员为640人。
“妈妈牛奶公司”连结着印度北方6邦的生产网和德里市区的销售网。
印度村镇一般都有牛奶收购站。一次,记者去德里乡间,正好看到收购牛奶的场面。农民把自产的牛奶倒入收购站的电子秤后,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奶的重量和含脂量。含脂量高,奶价也高。计算机在农民的售奶卡上打好数量和金额后,农民可据此得到现金或买到饲料。
在德里,“妈妈牛奶公司”拥有300个自动售奶站和300个零售点。这些自动售奶站是统一模式的白色水泥建筑,上面写着该站的编号。一个站通常只有两间小屋,一间是冷藏室,一间出卖专用的镍制筹码。消费者购得筹码后投入售奶机,龙头就会有相应的奶流入消费者自带的容器,大约在一分钟内即可服务一位顾客。零售点一般设在食品店里,由店老板代售。每个售奶站都有电话同牛奶公司调度室保持联系,使每个站都保持正常供应。
年年如此,日日如此。在牛奶购销系统中,“妈妈牛奶公司”就像一座中枢站,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位印度官员说,“妈妈牛奶公司”的发展,是印度“白色革命”中一个成功的事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