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字画·摩崖石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6
第8版(副刊)
专栏:

  字画·摩崖石刻
郭风
在莆田故宅,有各堂伯叔兄弟所共有的、祖遗的一座小园,曰“芳坚馆”。盖由五世祖兰石公所手创,芳坚或寓有兰石之意。我的童年乃至青年时代,常游憩于此园中。我是否在这座小园里能够感觉得到一种传统的、古典的中国艺术气氛,当我还处于童稚的、蒙昧的年月里?此园虽小,但有堂,有室,有池、阁、小回廊,有假山石以及花木,等等。及至成年,我始逐渐感觉,芳坚馆本身的布局有如一篇古典小品文,随意而又有法度。这且不详谈。于此,首先可以提及者,为此园室、堂内悬挂的古典字画和回廊以及阁柱上悬挂的木雕并经髹漆的楹联。这些字画以及楹联,现在可以记得的是,有自明至清一些文人、画家的作品;包括黄慎、王文治、何绍基乃至谭嗣同等的作品。这些字画,经常更换;其中有一幅黄慎的水墨中堂,画面上出现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冒雨行过木桥,满纸山水中间出现雨意、雨情。还有一幅高祖子寿公的肖像画,这可能是清咸丰年间不知出于何人手中的油画,它可能是我国早期出现的西洋油画。油画的镜框两旁悬一对木雕楹联:
砚滴金茎露 灯分太乙辉
子寿公当时以研究易学闻于世,所以他自书的楹联含哲理意味,其字亦然。总之,这些中国书法和绘画所传达出来的某种性情和品格,似乎有一种力量,这便是它能够在儿童的心中唤起对于中国字画的嗜好的情绪。
尚有足资一提者为园中的石头。那座小池是全以太湖石砌成的(大概最初挖出园中此池后,池岸即以石砌成)。池南在一大片棕竹间,随意堆上许多岩石;园中其他空地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岩石,或立或倚。但是,我不必一一去记述这些石头的各种奇妙形状以及我对于石头的最初、童稚的感受;其实,这些都难以言传。我只想约略记述园中石头上的刻字。我国名山大川以及溶洞内,往往有古人的摩崖石刻,使大自然中出现文学、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和谐地融会于一起而造成一种艺术作品。这种我国特有的艺术作品摩崖石刻,除本身的美丽外,往往赋予所寄寓的那些名山大川和胜地自然美与人文美。芳坚馆园中石头上的刻字,从某些方面来看(其规模以及年代的久远等),均与我后来所见及的,比如与福建鼓山喝水岩的摩崖石刻,与桂林龙隐洞以及桂林其他山水间的摩崖石刻,自然不可相比。但是,我当初于无意间在此园中接受这种独创性艺术的启蒙,童稚的心智得到某种开拓。芳坚馆园中刻镌于石上的书法不多,但有行、隶、篆等各种字体,均未署名。现在记得起来的,有池南棕竹丛间一块巨大的、瘦长的直立岩石,其顶有如握着的手,上勒篆体“佛手”二字。现在想来,这题字比较丰实。但可能是最早引发的心智的某种感悟,在石上镌字,可使石头和字本身各造出和显出一种别样的美丽,等等;而这,又可能是我个人对于石头和勒石艺术的最早感受,以致园中那块如人臂、而且顶又如人手的巨石及其勒字,至今使我难忘。另有一石,嵌在垒于池畔的太湖石间,上镌“浸月”两字。少小时,我并没有留意月影照见于池水中的情景。有时,偶或看见池水中出现天上的云影以及园中的树影,当时能够使我感动么?现在已说不清楚。年纪稍长时,记得一次晚间漫行池畔,忽见池水中有一圆月;只见这黄色发亮的圆月和夜云,照在池水中,比原来天上的云和月,好像更加美丽;看看那镌在石上的浸月二字,又好像能够感觉到那个月亮的确是浸在一种暗色的、冥远的水中了,并且兀自发亮。此外,记得还有一块石头,上勒“云坞”二字。我一直不解其意。偶然看到张潮的一句话:“垒石可以邀云”,追忆芳坚馆园中一堆太湖石上,那一石上勒的“云坞”二字,顿然感悟出一种什么精微的物理似的,心中出现一阵淡淡的愉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