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 反思西方对“六·四”事件的失实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7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
反思西方对“六·四”事件的失实报道
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4月2日晚8点播出的一个专题节目指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新闻媒介在“六·四”后所作的大量失实报道提出了疑问:世界各国很多人都开始感到要对这次事件重新认识。
曾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生活过45年,并在《南华早报》担任过19年主编的罗宾·哈钦森说,记者们由于必须抢在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上或播出的电视节目中把事件报道出去,因而没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地对事件作出评估,而只是依当时所看见的,或者是自己所认为的情况作报道。各国政府又往往是根据这些报道来作出反应。
哈钦森说,“六·四”以后,他在所写的文章中使用过“大屠杀”这样的词,现在看来是欠妥的。
英国广播公司驻日本记者默里·塞尔当了40年的驻外记者,他在“六·四”后第三天被派往中国作三周采访,找了几十个人谈话。他认为,由于一些记者缺乏经验,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因而作了许多与事实有很大出入的报道。
他说,新闻要交代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所发生事件的过程。可是电视新闻却不遵循这样的原则。他们喜欢拼凑一些耸人听闻的镜头,而不管这些镜头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也不管哪个镜头拍摄在前,哪个镜头拍摄在后。
他郑重指出,新闻必须是事实第一,而不能是感情第一。
英国记者兼作家菲利普·奈特利是报道情报事务的专家。他说,很多失实的报道是由“信息走马灯”现象引起的:驻北京的外国记者常常从外交使团获得信息和看法,而这些带有政治意图的信息和看法往往来自那些国家的情报部门,情报部门的主要信息来源又是新闻媒介。有些国家的外交官和其他目击者向领事馆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符合真相的情况,却得不到重视,没有人愿意理睬。    
            (原载1990年4月4日《光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