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美日贸易谈判有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09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日贸易谈判有进展
本报记者 张亮
美日第四轮经济结构协商日前在华盛顿结束。经过历时四天的紧张谈判,美日两国终于在限定日期内就一项“临时报告”达成协议。双方都许诺将采取实际步骤,消除各自阻碍自由贸易和纠正两国贸易不平衡状况的结构性问题。此间舆论界称之为美日贸易谈判中的一大进展,但同时也提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书面协议能否真正变成实际行动?
在“临时报告”中,美日两国都作出了多项承诺。日本保证加强其反对企业排它性活动的法律,增加对违反垄断法的企业的罚款;将开设大型零售商店所需时间由十年减为一年;增加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修改土地税收制度,以减低土地价格、进而刺激建筑业,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就美国方面来说,它许诺削减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降低资本费以及改善教育等等。
与此同时,美日两国还就卫星、超级电脑和通讯设备贸易达成协议,日本同意向美国开放市场。有关木材贸易的谈判也已取得进展。也就是说,美日之间的几个比较突出的贸易争端基本上得到解决。
美日经济结构协商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于去年秋季开始举行的。在布什政府看来,必须迫使日本在经济政策上动大手术,即消除其“结构性障碍”。日本也要求美国采取对等行动。据透露,日本向美国提出八十条建议,而美国向日本提出的建议则多达二百七十条。
在前三轮谈判中,美日谈判代表各持己见,进展甚微。那么,最近这轮谈判为何能达成初步协议呢?首先,美日双方都有一种紧迫感。按照美方的说法,结构协商必须在今年四月中旬达成初步协议,七月签署最后协议,否则美国就会对日本采取报复行动,将日本输美产品的关税提高一倍。其次,美日政府对结构协商颇为关注。三月初布什总统与海部首相在棕榈泉仓促会晤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破美日贸易谈判的僵局。此后,两国高级官员还多次会晤,在第四轮谈判开始之前海部首相还给布什总统打电话,表示了日本政府的积极态度,并派特使会晤布什。
可以说,“临时报告”是美日相互妥协的产物,但日本的让步多于美国,美国的许诺大多是“老调重弹”。日本之所以让步多是因为它担心美国的制裁,而严厉制裁必然严重影响日本的贸易出口乃至经济发展。然而,美国也不敢逼日本太甚,因为美国需要日本的大笔资金以弥补其财政亏空,况且美国工业还需要日本的高技术产品。另外,美日领导人都不愿看到贸易谈判破裂损害双边的政治和军事关系。
美日两国都承认,从“临时报告”到“最后报告”,双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而且“临时报告”出台后,已在日本企业界引起批评和不满,海部政府面临强大压力。至于“最后报告”的效应将会如何,人们说法不一,因为消除结构性障碍并非易事。
                  (本报华盛顿四月六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