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全面疏导 多方启动——缓解市场疲软十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0
第6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全面疏导 多方启动
——缓解市场疲软十策
刘诗白
编者按:本报4月4日一版刊登述评《“两会”凝聚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文中提到四川代表刘诗白提出“缓解市场疲软十策”,被认为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现将刘诗白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四川省代表团小组会上关于“缓解市场疲软十策”发言的详细摘要刊登于此,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方寻找解决市场疲软的办法。
在过去一年里,治理整顿取得较明显成效,迅速平息了抢购风,煞住了物价涨势,与此同时工农业生产继续增长。但也出现了新问题与新困难,这就是: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资金短缺,工业生产去年9月以来,两个季度低速增长。
市场出现销售疲软,并不是治理整顿采取的双紧方针不对头,而是在我国现行不完善经济体制和不完善经济机制下,实行有成效的、严峻的宏观紧缩政策难以避免的现象。1988年9月开始,严格地控制信贷,去年压缩基建500亿元,保值储蓄使储蓄增1334亿元,城乡储蓄达5100亿元,再加之发行国库券,这些措施收到抑制总需求之效,使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量比上年下降。此外,前年抢购产生滞后效应,加之社会消费心理过敏,消费行为异常,物价越跌,人们越不买。以上因素,使市场销售由热转平、转滞,这是很自然的。可以说,销售疲软正是宏观控制取得积极效果的同时表现出的负效应。当然,市场过疲,销售困难面过大,时间延续长,与我们工作也有关。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是由于“宏观疏导方面采取措施不够及时有力,缺乏有效办法”。我相信,认真总结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改进工作,改变市场疲软。第一,掌握好总量控制的“力度”,做到紧而有度。第二,掌握好总量控制的节奏,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第三,掌握好保重点与照顾面的关系。第四,处理好强化储蓄与引导消费的关系。
市场疲软是前进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国经济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出现困难和问题,完全用不着消极悲观。而且,市场销售疲软,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外在压力和机遇,正确对待这一经济生活中的负效应,坏事也会变好事,有利于治理整顿的深入。但市场疲软,业已影响到工业增长,带来许多困难,影响经济稳定,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在当前,我们应花大力气,疏导市场。回流资金,启动生产,搞活经济,要从市场抓起。
市场疲软,需要综合治理,要注意以下10个方面。
一、用活资金来启动生产、带动市场
缓解市场疲软,首要的是缓解资金短缺。目前资金供应紧张,部分企业不仅无力支付原材料款,无力在市场收购农业原料,而且连工资也发不出,生产难以为继。商业企业、外贸企业因缺资金,影响购销活动,不能搞正常库存。为了缓解资金紧缺,需要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方法,当前特别要注意紧而有度,紧后要有松,大紧小松,防止过紧把弦绷断了。当然目前只能适度松动银根,不能实行“开闸”。今春工商行增加贷款800亿元,农行增加贷款200亿元,这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瞻前顾后,确保下半年的资金需要。为了在紧缩中做到扶优汰劣,要用好利率杠杆,贷款给效益好的企业。硬性规定不给哪一领域贷款,这种“一刀切”的作法,会给经济带来损失。为了缓解资金短缺,除了适当降低利率外,还应用好差别利率。要对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这样的微利高效(社会效益)企业,予以利率优惠。这个厂去年流动资金贷款2.9亿元,付利息3000万元,较1988年增加1100万元,企业负担沉重。
二、强化商业功能以疏通市场
目前市场既有销售缩减,又有流通不畅,拥有10亿人的大市场潜力尚未充分发掘,特别是农村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商品难买,农副产品难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商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主渠道作用。要完善商业体制,现在商业企业既缺资金,又为保自身利润而不愿开展更多购销活动。要发挥商业的“蓄水池”功能,做到吞吐商品,稳定物价,希望国务院采取切实措施,用优惠利率贷款建立商品储积基金。另外,还要注意拓宽流通渠道。充分发挥集体、个体商业的辅助作用,搞活流通渠道。不可设卡过多,影响个体贩运的积极性,不利于零星、多样的工农副产品的销售。
三、用开发新产品来开拓市场
市场潜力很大,关键在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物美、质优、价廉,在于企业能否不断开发新产品,用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十六字经。在这方面,四川不少先进企业创造了不少经验。一级企业长虹厂,及时生产直角平面遥控彩色电视机,并采取其它促销措施,打开了销路,1989年生产65万台电视机销售一空,实现税利1.4亿元。希望我们的企业家发挥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眼睛向内,依靠自己渡难关,求发展,不要事事等待国家,依靠银行。
四、用好价格机制来促进销售
市场上存在价格销售弹性。这就是:降低价格,销量增大;提高价格,销量减少。前年一些商品提价过度,造成积压,当前对一些商品适当降低价格,很有必要。但要讲究方法。降得好,有利于促销,方法不好,还会强化消费者的降价预期,强化等待心理。例如今天降一点,明天降一点,或者竞相削价,大抛卖,大“流血”,这就只能引起消费者的错觉,造成持币待购和储币待购。因此,建议对该降价的商品,统一制定和安排降价促销措施,防止和减少盲目性。
五、用引导消费来激励市场
消费品销售呆滞,在于人们买得少。针对当前状况,有必要适当激励消费欲望,使人们多买一点。我们还处在紧缩时期,在总体上要实行控制需求政策而不能改弦更张,采取刺激需求政策。但当前需要进行必要微调,引导消费适当增长,除了采取经济手段,如降低存款利率1.26百分点,还应进行思想引导,既反对高消费,又不压制正常消费,提倡合理、适度消费。
六、减少对一些商品的不必要限制以活跃销售
当前足踏摩托车大量滞销,而不少城市采取多样措施限制其销售。对办公用的国产电子打字机、计算机、传真机的专控,似不必要,建议放宽。
七、限制不必要进口,提倡国货以扩大销售
当前产品市场销售困难,而盲目进口却尚未彻底煞住。高档消费品,如录像机市场基本被进口货占领;一般消费品,如照像机、烟、酒,也是洋货充斥,连化妆品也是大量进口。海南岛橡胶年产20万吨,为全国1/2,目前销售困难,但国内不少厂家仍然在进口国外橡胶。四川德阳东方发电机厂,发电机订货减少,但1989年有的部门仍然进口发电设备184万千瓦,新建的江油发电厂的32万千瓦发电设备,就是从国外进口的。我们不能排斥进口,但不应该盲目进口,特别是需要有贸易保护措施。不进行必要的保护,把不该让的市场让给国外产品,我们的民族工业就发展不起来,现在是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八、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对于“短缺经济”的我国来说,应把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作为中心任务。只有搞好结构调整,我们才能防止在疏导、复苏市场中再度出现需求过旺和再次发生市场风波。市场是个“百慕大三角”,对未来的市场变化,人们难以看得很准,因此,当前只能立足于疏导。在搞活市场中,还要注意掌握好“度量”和适时调节,不能贸然地全面刺激需求。总之,要把疏导市场置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增强有效供给的基础之上。
九、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三角债”
启动生产,活跃市场,必须解开企业身上的“债务链”。为清理三角债,政府业已采取恢复银行托收承付。根据企业同志意见,还应改进点贷资金使用方式,将用于清理“三角债”的点贷资金给债务一方。目前点贷给债权一方,在债务清理中欠人的被扣去,人欠的未扣回,反而增加了利息负担,因而企业不愿贷款,宁肯互相拖欠。
十、用好投资来启动市场
要有效地启动、疏导市场,需要有足够的投资需求,使它与现实的生产资料生产规模相适应,否则,我们的机电、水泥、汽车、重型机械,甚至发电设备等生产企业将难以摆脱困境,甚至会发生生产萎缩。但总量控制又必须坚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能突破。为此,只能有压有保,改善投资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口子上,首先保证效益好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需要。其次,要充分保证和用好技术改造的资金。如何在坚持总量控制下,适当增加投资需求,适当扩大开工不足的、生产设备与基本生产资料的重点企业的产品销路,以启动生产,带动市场,这是当前应该很好研究的一个课题,这不仅关系到当前市场疲软的缓解,而且也关系到90年代经济发展的后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