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从另一面找良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0
第6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大家来谈“水”

  从另一面找良方
柴生光 冀纯堂
魏县地处冀南平原南端,全县97万亩耕地,苦水区占1/3。境内的漳河及与河南省接壤处的卫河,一般只是夏季雨水较大时才有水,平时利用不上。全县农业主要靠地下水,而机井只有1万多眼,灌溉面积仅20多万亩。水,桎梏着农业生产,影响着魏县的经济发展。如何解决水的问题?在我们这样的枯水地区怎样使宝贵的水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呢?县委、县政府确定:以挖掘潜力为主,实行“开、节、管、配、蓄”五管齐下的措施,综合治理农业水利。实践证明,“五字方针”效果不错。这说明即使在我们这样的地区,在水的问题上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所谓“开”,即开发地下水。我们以苦水区为主,两年共打深井102眼,扩大浇地面积3万多亩。在资金确实困难的村,先打几眼浅井,利用微咸水在关键时浇一次。有的村在棉花播种和播小麦时,临时打压管井,以解燃眉之急。近两年全县新打浅井1631眼,扩大灌溉面积1.5万亩。
“节”,即推广节水措施。过去农民浇地都用土垄沟,离井300米的地块,抽一个小时,水还流不到地头。我们组织干部下乡推广节水措施,地上地下结合。两年来,全县已铺设地下防渗管道3.5万多米,推广地上软塑防渗50万米,年可节水约5万立方米。
“管”,即加强机井管理。我县针对一些乡村一井多机、一井多泵、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严重的现象,推行了机井承包管理责任制。一井一机一泵,有跑冒滴漏的机泵不准使用。实行承包制后,“井长”注重了维修,使向外喷水的泵不喷了,漏水的输水管不漏了。到1989年底,全县已有近万眼机井落实了承包责任制。
“配”,即为机井和河渠配套。在开发地下水的同时,我们注重抓了配套工作,根据井的状况,选择机泵,固定在井上。近二年已新配套机井961眼,使已开发的地下水及时得到利用。到去年底,全县累计配套机井9024眼。
“蓄”,即蓄积地上水。夏季大雨倾注,可入秋后庄稼叶子又打卷了。有时水库放水过多,使宝贵的水白白东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抓住季节,尽量多蓄水。两年来,共引、蓄水1亿立方米,平均每年5000万立方米,比1987年多1800万立方米。
水资源严重匮乏虽然是一大难题,但终不能钻在难题里无所作为,要跳出这个“难”字,寻找可以利用、开发的另一面。我们正是从另一面找到了良方,使我县的农业缺水问题得到了缓解,还扩大改善了灌溉面积。目前,全县可浇地面积已达66.2万亩,比过去增长近20万亩。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连年丰产,去年创历史最高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