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为残疾人“架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0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为残疾人“架桥”
本报记者 吴昊
为了制订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我们一行五人,最近对日本国进行了考察。
一切为残疾人的工作,包括为残疾人制订各种法律、法规,都是为了架起残疾人通向社会的桥梁。这个观念在日本已经得到确认。
为残疾人“架桥”包括医疗康复、文化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许多方面。日本的残疾人保障事业,早在四十多年以前就已建立了个别的制度和法规,而真正在法律上得到完善则是近十年的事情。如今,日本除制订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法以外,还制定了其他相配套的法规、法令和实施措施、监督制度,以及建立了有关组织机构。
就以劳动就业来说,日本法律明确规定,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中,残疾人要占公务员总数的百分之二,企业要占百分之一点六。国家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对完成指标的,在经济上给以补偿;对完不成的,要缴一定的“纳金”。目前,全国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我们在京都市参观了一个叫“太阳之家”的残疾人企业,它是欧母勒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我们到车间参观的时候,工人都在流水线上作业,有些人如果不是坐下有轮椅,别人是很难分辨出他们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的。有的人伤残比较严重,其中一个男性工人,没有左臂,右手只有拇指和食指,但他工作得十分熟练。
在东京,随便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方便。一些大的工厂企业和机关学校都有“轮椅通道”,用不着把轮椅抬上抬下。大街的人行道上,都有“盲人通道”,竖的条条可以通过,圆的点点要停下,踩在上面,脚感十分明显。在公共场所,像电车站的售票口,有用盲文显示的路线图和价格表。
在东京都十条台,我们参观了三个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即残疾人综合体育中心,立北养护学校,和疗育医疗中心。三个单位都是独立的,但从横向来看,又形成一个整体,从医疗、教育、康复方面为残疾人搭了一座大桥。在体育中心的会议室里,所长阵野先生给我们看了一张鸟瞰全景照片,这三个单位占的面积很大。在寸土寸金的东京,肯为残疾人辟出这样大的一块地盘,足见其重视程度。这里原来是日本的一个兵工厂。我们在养护学校,看到了在草坪边上立着一个木牌,木牌下面埋着一门破旧的炮筒,木牌上记载了这里由战争到和平的历史。学校的事务主任对我们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兵工厂,是给人制造残疾的,而现在在造福于人。他带着反思后的痛感说:在日军侵华期间,不少武器就是在这里制造的,使不少中国人成了残疾。
在上述三个中心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都强烈地感到,这里从上到下,每个人为残疾人工作都是那样的认真、耐心、一丝不苟。就拿养护学校来说,教师不光是上课教书,还要抱着学生喂饭、帮他们上厕所、穿衣服、给他们洗澡。有的孩子学什么都不入门,但喜欢听音乐,教师就从音乐入手开发他的智力。
综合体育中心的所长阵野先生是一个热情活跃的老人,看得出来,他为残疾人的身体康复动了不少脑筋。在这里,残疾人可以进行田径、游泳、球类各种锻炼和比赛,就连盲人也能打垒球、乒乓球和门球。我们走进乒乓球室的时候,盲人夫妇丸忠义先生和他的妻子正在打球。丸先生告诉我们,他的职业是按摩、针灸,工作之余,每天都要来这里锻炼。我们问他是怎么到这里来的,他把卧在墙角的一只黑犬叫过来说:它是我们的眼睛。丸先生让他的狗表演各种动作:掉了东西、犬可以拾起来;丸先生要坐下,犬把他引到椅子前。丸先生说,这种导盲犬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政府免费或廉价为盲人提供。
在游泳池旁边,我们遇到了一九八八年参加横渡长江的灰野和增冈,他们都是肢残运动员。两人都表示,今后若有机会,要再一次畅游长江,并且要和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广交朋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