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话说“编辑病”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0
第8版(副刊)
专栏:

  话说“编辑病”及其他
朱健国
记得儿时常听大人言:会玩水的水里死。那时以为,这只是吓唬我不要一个人下河去游泳;前些时和一朋友闲谈,才知道那话的外延深着呢。
朋友是一家大报编辑。他感叹道,刚来报社当记者,经常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第二天见报。不论是几百字的消息,还是几千字的通讯、散文,总是一挥而就。可自从到总编室当编辑后,常年只是改稿,排版,无论多长、多别扭的文章,刷刷几笔,就可以砍得正合版面要求。然而不知为什么,从此却怕写稿了,常常一篇短文章,也要思考再三,一拖再拖;有幸终于磨出来的,常常三不像,远不如过去自己写的。
这真奇怪,学会“斧正”人家的文章后,自己却不会写稿了。这岂不是“会玩水的水里死”么?
朋友苦笑一声:我近来明白,这叫编辑病。并非独我如此,你可以到许多新闻单位访访一些老编辑,大多没有什么作品,就管改正病句,长压短添。唉,我常常内疚,许多生动活泼的好稿,往往被我改得四平八稳,暮气沉沉。
朋友的话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事实上,好些老编辑也写通讯,也写评论。但就我所知而言,一些老编辑确实如此。先前只知纺织工、铸造工等工种有职业病,岂料编辑也有职业病。这就是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吧!
他接着莞尔一笑,说:你以为只有编辑才得编辑病么?想想看,有的领导干部先前未当领导时,文章写得呱呱叫,也是“笔杆子”。自从戴了“乌纱”,经常审批圈阅别人写的报告,到头来十有八九自己不会写讲话稿了,无论什么文字都非得请秘书代劳不可,不信你去调查调查。
这话虽然挖苦,却也令人深思。
所幸老朋友没有叫我失望。他已获得治疗编辑病的灵丹妙药——每天编稿之余,再写一点文章,力争既当编辑,又当记者。他说他将向社领导建议,今后编辑要经常和记者轮换;当编辑期间,也要下去采访写稿。
我相信这个建议不是什么新发明,国内许多报纸编辑部,早就这样做了,培养了大量能采能编,能写通讯兼精评论的多面手。这个办法无疑是好的。不过得辛苦一些,不那么自在就是。君不见,染上官僚主义毛病的,十有八九是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