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0
第8版(副刊)
专栏:域外交谈

  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
黎华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极享盛誉的小说家,1949年出生于兵库县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家庭,197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
1979年6月,村上发表长篇处女作《聆听风的歌声》,震惊文坛,获《群像》文学杂志举办的“文学新人奖”,并于1981年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这一意外的成功使他走上了专事小说创作的道路。
村上是日本当前纯文学界极受瞩目的新流派“都市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创作融外国现代流派手法与日本小说精微于一炉,风格特殊,技巧娴熟。他的小说表现了日本年轻一代的情绪和感觉,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故风靡日本,获得广泛读者、特别是青年和成年人的狂热喜爱。他的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游艺机》(1980年)、《寻羊冒险》(1982年,获“野间文艺新人奖”)、《世界末日与冷酷仙境》(1985年;获“谷崎润一郎奖”),短篇小说集《开往中国的货船》(1983年)、《萤、烧棚子及其它》(1984年)等。
在近几年日本纯文学萧条困难的境况中,村上新近推出的轰动社会的佳作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1987年)和《舞蹈、舞蹈、舞蹈》(1988年),打破了文坛的沉寂状态,刮起了一股强劲有力的“文艺复兴”之风。《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9月出版至今年2月,共印刷30次,发行360多万册;《舞蹈、舞蹈、舞蹈》自1988年10月出版至今年2月,也印刷7次,这两本书的销售量始终直线上升,畅销不衰。
《挪威的森林》日文原版封面由作者亲自设计,并佩以金色装饰带,上册血红色,象征书中人物直子的死是无限的丧失,下册黛绿色,意喻书中另一人物小林绿的生有无限的生命力,书籍装帧突破传统,红绿对比,耀眼夺目而又高贵华美,非常引人注目。小说出版后风靡日本,众多青年、成年男女“淌着眼泪”醉心读完,广大市民甚至作为圣诞节的最佳礼品馈赠亲友,从而,使《挪威的森林》典雅地走进了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纯情小说,一曲生死性爱的“青春哀歌”。作品写主人公渡边通(37岁)搭乘的波音747班机在汉堡徐徐着陆,从机舱广播器里流出了《挪威的森林》的美妙旋律,那是他昔日恋人喜爱的一支披头士乐曲,18年前浪漫的青春生涯重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时,性情孤傲的渡边离开家乡神户,在东京某大学学习戏剧专业,爱上了多愁善感的同乡同学直子,他曾有过一段荒唐的淫乐生活,而在直子20岁生日之夜与她苟合,后来她休学不辞而别,进了精神疗养院;渡边在怅惘、凄凉之余,向性格豪爽奔放的同班学友小林绿倾诉心怀,常去酒吧、舞厅喝酒、跳舞,彼此相处愉快,双双坠入爱河。当渡边获悉直子陷于无法解脱的忧伤而自杀时,深感悔恨与愧疚,终于离开了小林绿,重新踏上孤独的人生旅途。小说文笔优美如诗,情节凄婉感人,哀怨感伤中流露着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小说从一些侧面反映了日本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现实和精神危机,在那个高科技时代里的无情和冷漠,使青年知识分子感到生活空虚,精神孤独、前途迷惘,产生一种世纪末的悲哀。社会危机泯灭了多年来人们心目中形成的理性、理想、信仰、道德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使人们产生了被歪曲被压抑了的变态心理。作品在某些方面宣扬了虚无主义、个人中心主义和性欲变态、性的感官渴求之类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这是不足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