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清晨在团体操训练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1
第3版(综合)
专栏:体育

  清晨在团体操训练场
清晨,出北京市区十几公里,在一块宽阔的操场上,记者走到数百名身穿红、灰、蓝三色运动衣的青年身边,听到有节奏的吆喝:“一、二、三……”
随着这声音,十多名年轻人手持一块大木板一齐向上发力,站在他们手上的一个小伙子乘势跃起近3米高,如一只春燕,飞过高高的平衡训练器“虎伏”,再落到地面的海绵垫上。美中不足的是落地还不太稳。
在操场另一端,上百名青年做着动作奔放的集体操。
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第11届亚运会团体操训练的一个分场,参加训练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他们训练的团体操编导之一李国英已经晒黑了,他介绍说,这些年轻人是从去年11月17日起开始训练的,他们将承担团体操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片断。说难度大,是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来自农村,大都缺乏体操基础训练,而现在,要求他们普遍掌握腾空后空翻技术。使人感动的是,他们训练热情高,进步非常显著,教练们都感到满意。训练完全按计划进行。
操场边,记者和额头挂满汗珠、来自山西农村的小将王卫武聊了几句。他说,能够参加亚运会团体操表演感到特别高兴,浑身都是劲。1个月前,他在腾空飞跃虎伏时,不小心被挂住了脚尖,摔得很疼。再腾空飞起来心里就发虚。可是他决心不落后,掌握要领,多练几回,现在飞起来就比较有把握了。
4月里,渐渐升高的太阳有点烤人了,照得大操场热气腾腾。时近中午,教练开始作阶段性考核,每个训练者逐一接受打分评判和指点。得了高分的满心欢喜,动作偶有失误的就只能在下次考核中再争取了。
 本报记者 钱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