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常年下乡蹲点 密切党群联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1
第7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常年下乡蹲点 密切党群联系
1986年以来,衡水地委决定地、县党政机关每年抽1/3的干部带铺盖下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全地区下乡干部进驻的1000多个村庄中,有30%的村子存在着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和儿童上学难等问题。下乡干部从解决这些困难入手,为群众办实事7800多件。景县温城乡小郭庄村的两眼机井3年未配套,无法使用;小学校两年前毁了也没人修。地委机关干部进村后,便带领群众架起了4000米高压线,修复了机井,解决了吃水难,扩大水浇地500亩,还盖起了4间标准校舍,使儿童上学不出村。
枣强县刘后村村民原先不善于管理果园,致使大批果树不结果或结果甚少。衡水地区林业局选派干部进驻这个村后,办起了果树管理培训班,当年全村杏、梨增收20%。下乡干部又发动群众在闲着的沙碱地上植树2000多棵。一年来,全村人均增收50多元。下乡干部还在村里办起了林、果技术推广站,使村里80%的农民掌握了林、果栽培管理技术。到1989年,刘后村仅林、果收入,人均达到300多元。
我地区下乡干部进驻的都是偏僻贫困的乡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下乡干部在村里宣传党的政策,传播科学技术,对稳定农村形势,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8年,我地区下乡干部进驻的122个乡镇,顶住上面不合理摊派30多项,减轻农民负担700多万元,解决土地、果园纠纷1000多起。
干部下乡后,增强了全地区机关单位的便民服务意识。地委专门召开了下乡干部代表和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参加的恳谈会,由下乡干部介绍农民的难处和要求,使有关部门自觉制定出170多条方便农村、方便农民的服务措施。例如,下乡干部反映农民买平价柴油不方便。我地区有关部门先后在30多个乡镇建起了供油点,并送柴油到村,为农民排忧解难。河北衡水地委办公室 杨新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