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争当“世界裁缝”——巴基斯坦服装业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0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争当“世界裁缝”
——巴基斯坦服装业一瞥
本报记者 任毓骏
在去年秋季卡拉奇时装展销会上,巴基斯坦服装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追赶国际新潮,争当世界裁缝。”这不仅反映了巴基斯坦人的雄心壮志,而且表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原棉出口国已经认识到:仅仅出口原棉和棉纱太吃亏了,把优质棉花加工成布料,制作成服装出口,才是利国利民之路。
变“白金”为黄金
巴基斯坦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盛产优质棉花,多年来,原棉出口成为国家挣取外汇的主要渠道,平均占出口总额的1/3。棉花被称为巴基斯坦的“白金”。国家依靠输出自己的“白金”,换回宝贵的外汇。
10年前,巴基斯坦以出口原棉为主,纱线只占20%左右,成衣出口更少。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巴基斯坦的成衣出口增长了10倍,创汇金额由原来约5000万美元提高到去年的约5亿美元。尽管如此,巴基斯坦的服装出口只排在世界第26位,在全球成衣市场中占不到1%。
世界上最大的原棉出口国的成衣出口如此落后,眼看着自己的“白金”为别人变成黄金,这使巴基斯坦经济界人士非常痛心。只要通过简单计算,就可看出原料出口对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损失。如果巴基斯坦把全部原棉变成纱线出口,就可多得到15亿美元;如果制成服装出口,则创汇的数字可达百亿美元。因此,巴基斯坦人开始下决心使自己的“白金”换回更多的黄金。
先从国民身上开始
近年来,巴基斯坦中老年服装变化不大,但妇女和青年的穿着却令人瞩目。姑娘们的服装鲜艳,五颜六色,青年男子或穿笔挺的西装,或穿新潮夹克。城市的中小学都有自己的校服。电视广告中经常推出新纺织品和新设计的服装,服装厂和商店不时举办时装展销会,有的还成立了时装模特队。巴基斯坦朋友说,这在数年前是没有的,这也是政府提倡的“发展服装工业要从国民身上开始”的结果。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政府对棉农优先贷款,除综合贷款外还设有科研贷款,专门用以培养优良品种和科学种田。政府对棉农专门提供化肥补贴,制定了棉花价格政策。目前巴基斯坦的棉花产量已达每公顷580多公斤(世界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12公斤)。
棉纺业向来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工业,纺织工人人数几乎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一半。第三大城市费萨拉巴德是巴基斯坦的纺织业基地,被誉为“纺织城”。在这里有大规模的现代化棉纺厂,先进的无梭织机和自动机械已取代了旧式的梭子以及电动织机。除了国营、私营企业外,巴基斯坦还有大量的家庭纺织厂。这些家庭纺织厂从市场上购买纱锭,自己加工,生产各种花色品种的布匹。
跻身世界服装市场
实际上,巴基斯坦的裁剪和缝纫技术在世界上已有一定声誉。到卡拉奇的许多外国人,都喜欢购买那里的各种皮夹克、裘皮服装、床罩、纱巾和花布。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每年都在卡拉奇举办规模盛大的国际时装展销会,向全世界推销各式服装。1988年的时装展销获得巨大成功,来自30多个国家的客商前来洽谈业务,外销订单约2000万美元。世界上许多有名的大服装公司都开始选购巴产服装。1989年9月,卡拉奇国际时装展销更上一层楼,计有50多个国家的150家公司光临,成交额倍增。巴基斯坦棉纺界人士称,这一次展销标志着巴基斯坦正式进入国际服装市场。
为了跻身世界服装市场,巴基斯坦政府成立了纺织品出口促进局。该局在巴黎、罗马、纽约等地设有常驻代表,经常派出技术人员到世界各地的服装市场考察,及时向国内服装业提供最新的信息。该局还在国内经常举办服装设计师进修班,邀请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前来讲授课程。更可喜的是,巴基斯坦目前出现了一批很有才干的女时装设计师,她们有的自办公司,专门生产外销服装。国际服装业界有人预计,进入90年代,巴基斯坦有可能成为世界服装市场上不可忽视的竞争强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