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以“轴”带“轮”——记山东新华制药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国家一级企业风采

  以“轴”带“轮”
——记山东新华制药厂
本报记者 宋学春
山东新华制药厂是40多年前八路军创办的一个手工作坊,如今它已发展成拥有5300名职工,年产值突破2亿元,利税56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并成为我国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基地,进入全国首批一级企业行列。
宝塔式的管理办法
新华制药厂是在胶东牟平县观水村创建,后迁到淄博市张店区的。几十年的生产实践,老一代新华人摸索了一套管理办法:两法三清一录一制(岗位操作法、设备维护法;批号清、定额清、责任清;原始记录;经济责任制)。随着生产的发展,这已不能适应大企业的管理。新一代新华人通过考察国内外经验,取众家之长,形成了高层次的管理办法,简称为“宝塔式”。即:以标准化为基础(底层),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第二层),以贯彻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为重点(第三层),以方针、目标为主线(顶层),以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为保证(镶嵌在两边),不断推动企业的整体优化。党委副书记张功权对记者说:“我们有条不紊地按这个办法管理着企业,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轮子”。每年,全厂的方针目标层层展开,落实到车间,再由车间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并进行“月度检查,半年会诊”、执行情况答辩等。严格的管理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动全厂往前奔。
新华人认为,管理工作重点在基础,基础工作在班组。实行岗位工作标准化管理,使工人上岗、在岗、下岗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人、机、物、料,按要求各置其位。所以新华人说:“标准化,标准化,有了标准少说话”。
两支“三结合”技术队伍
新华人推动技术进步,靠两支“三结合”队伍,即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工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三结合”。
工厂研究所同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青岛海洋药物研究所等8家单位有密切联系,建立了药物信息网络,密切注视国内外医药发展动态。他们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制的脑血管治疗新药——尼莫地平,成了药物市场上的抢手货;同中国医科大学共同研究成功的提高布洛芬片剂质量技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业技术队伍固然重要,职工钻研技术的能力也不能低估。药厂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常年在第一线上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科室干部,以主人翁精神钻研技术。群众性的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活动搞得很活跃。去年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00余项,节约资金430多万元。化工专业队张正友提出回收PPA(吡噘酸片)氯脂操作法,每年可节约100多万元;工人孙家范提出回收PPA粗品母液中六水哌嗪的建议,每年增加收入18万元以上。
七车间“咖啡因提高收率QC(群众性小科研)小组”,经一年多的攻关,收率达到全国第一,1988年荣获全国医药系统QC小组活动一等奖。这种小组全厂已有535个,发表成果177个,获经济效益1290多万元。
坚持技术进步,为新华制药厂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近5年,该厂开发新产品69个,获得3个国家金质奖、3个银质奖,省、部级以上优质品达20个。优质产品产值占厂总产值的79%以上。
“两个生命”观点促职工素质提高
“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
“两个生命”的观点,使新华制药厂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他们把这称为“轴”。
几年来,厂级干部都到大专院校学习或参加过全国厂长经理培训、轮训。145名中层干部也都通过参加学习班、知识讲座等受了较系统的教育。1987年,厂里还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脱产参加微机基础知识培训。全厂340名班组长,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和现代化生产经营的学习。目前,全厂取得职称的各类专业人才已占全厂总人数的1/5以上。
职工上岗,必须取得“上岗合格证”。工人们把这叫过“五关”:工艺操作关、环保知识关、设备维护操作关、计量器具使用关、安全技能关。从1986年起,有近4000人取得“上岗合格证”。
新华人用这根轴驱动着两个轮子,朝着中国特级企业方向奔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