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回忆父亲董其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2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回忆父亲董其武
  董健民 董蘭翔
“生为民族精英,死而风范长存。”这也许就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少年时期追求“富国强兵”理想、弃笔从戎;北伐战争,转战豫皖,屡立战功;抗日民族战争,他民族大义凛然,身经百战,战果辉煌,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新中国成立前夜,他审时度势,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冲破重重阻力,率部起义,通电全国,使绥远省的人民免遭战乱;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爱国爱党爱民爱军的赤诚之心,历尽辛苦,勤奋工作,为祖国建设、军队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他就是我们亲爱的父亲——董其武。
记得1949年10月1日,当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响彻全国的时候,万众欢腾,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光明和胜利的到来。父亲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
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
任劳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
从此,他把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到了工作和学习中,比以前更繁忙了。绥远起义后,一切旧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还没有改变,百废待兴。作为省军政主要负责人的父亲,日理万机,不分昼夜工作着。记得当时,省政府离我们家只有几十米远,父亲无暇顾及到家人,即便回家也是半夜进门,天不亮就出门,更难得和我们团聚、就餐。父亲遵照毛主席建设新绥远的指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稳定绥远局势和建设新绥远竭尽了全力。
1950年4月27日晚上7时,在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朱德总司令、聂荣臻司令员、薄一波政委等接见了我父亲。
毛主席向我父亲询问了绥远情况后,说:“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嘛!起义是一件好事,给你的复电是我亲笔写的。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力求进步嘛!”
毛主席接着问我父亲:“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我父亲答:“不是。”毛主席说:“共产党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诚布公,集思广益,为的是把国家搞好。”毛主席又重申说:“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为的是把国家搞好。”
毛主席谈古论今,滔滔不绝,谈话持续了三个小时。临别时,毛主席对我父亲说:“你告诉起义人员,党的政策是既往不咎,是希望他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这次接见和谈话,对我父亲震动非常大。父亲后来说:这是我走上革命后,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
父亲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讲求认真,一丝不苟。这也许是他几十年戎马春秋养成的习惯。父亲的读书范围非常广泛。一本《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读了若干遍,重要的地方都用红铅笔加以标记。在我们保存的父亲读书笔记本中,每一个笔记本都非常干净整洁。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字迹都是那么隽秀清晰。
父亲在家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父亲,在单位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领导。凡是与他工作、学习或生活的人,都感到父亲具有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联系群众的好品德好作风。无论是在朝鲜战场,还是在部队建设中,父亲总是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学习、同训练、同劳动、同生活、同娱乐,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和生活,受到官兵们的尊敬和爱戴。1963年,河北省遭受特大洪灾,父亲亲自指挥抗洪抢险。他带领机关干部风里来,雨里去,水里泡,泥里蹚,不分昼夜指挥部队从洪水中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他的行动使官兵们受到了很大教育,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拥戴。
父亲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十年动乱中,父亲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对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前途担忧。1966年,父亲所在的69军驻防山西太原。有一天,造反派在营房前贴出了打倒我父亲的大字报,幸得毛主席的关心和保护,免遭于难。但父亲不顾个人安危,对很多惨遭迫害的老干部深表痛惜,并对他们及其子女给予关怀和生活照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老当益壮,焕发出新的活力。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祖国四化建设献计献策。同时,父亲也为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尽心尽责,做了大量工作。在家里,父亲满腔热情地接待来访起义投诚人员,积极地向中央和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凡是来信,父亲总是亲自写回信,并且督促解决问题,使许许多多的人得到平反昭雪,增强了他们对党的信任。父亲用他的言传身教维护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父亲身居高位,从不谋取特权和私利。他一生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忧国忧民。1981年,上级领导同志多次决定批拨专款为我们家修缮住房,都被父亲拒绝了。他在写给一位负责同志的信中说:现在我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我们大家应该共济时艰,决不要贪图个人方便,浪费国家资财。”对生活有困难的同志,父亲都不惜钱物。比如,有位工人,家里人病故了,父亲得知他的经济非常困难时解囊相助。邻居的小孩偶尔患病,只要父亲得知,马上叫家人送药上门,并且时常的询问。
在生活中,父亲更是注意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每到夜晚,父亲总是亲自走到院子里关掉路灯,风雨无阻。在平时,他总是对我们说:屋子里用不了这么多灯,关掉一个吧。父亲有一支“英雄”钢笔,这是50年代第一批生产的,直到父亲去世之前都一直在使用。这支钢笔被父亲保护的像新的一样,从来没有坏过。就在父亲去世之前,因病住进了医院,我们想给父亲找条像样的衬衣衬裤,看到全是缝缝补补过的,有的使用了几十年还不舍得扔掉。在这些生活小事上,可以看出父亲的高贵品质。
父亲和我母亲的爱情也是非常感人的。他们共同生活了近60年,互敬互爱。1983年,我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因病情很重,靠强力呼吸机维持生命,不能说话。父亲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坚持每天到我母亲病床前坐一坐,有时间一坐就是半天。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整整两年,父亲没有空掉一天,直到我母亲去世。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浸透着父亲对母亲的深情,也给母亲增添了战胜病魔的精神安慰。可见他们的感情至深。医院里的大夫、护士、病人都被父亲的行动所感动,一时在医院传为佳话。
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您安息吧,我们将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继承您的遗志,愿您的革命精神化作我们深深的怀念,永远的缅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