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漫话东京证券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2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漫话东京证券市场
  张振亚
东京证券市场曾是西方国家资金最雄厚,生意也最兴隆的金融市场之一,成立于1949年,但后来居上,独树一帜。1987年10月19日和去年10月13日,纽约和伦敦证券市场股价两次大暴跌,引起世界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并在很长时间内使世界股票交易陷入疲软状态。但东京证券市场只稍稍停顿一下后便又迅猛回升。股价继续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纪录。1970年向东京证券市场投放的1美元,去年就变成20多美元,同时期投于纽约股票市场的1美元只增值到8美元。倘若以股市兴旺的80年代作例,那么东京股票涨势更为突出。从1980年到1989年按美元计算的股价,纽约和伦敦分别增长两倍多,而东京则增长了近9倍,确是令人瞠目。许多握有股票的投资者,转眼就变成富翁。
东京金融市场之所以特别兴旺,主要是由于日本工业迅速扩展,外贸连年出超,国内资金充裕……去年,日本的公司的总资产同美国的公司的总资产相比,竟为4.2万亿美元比3万亿美元。有这样强有力的后盾,东京证券市场在资金总额上压倒纽约股票市场,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东京市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有自己的独特运行规矩。同华尔街、伦敦城以及其他金融市场的习惯大异其趣。
历史上的证券交易,大都以鼓励开放和自由竞争为原则。这样可使交易趋于公平,买卖各方都不致吃亏,资金周转效率也更能充分发挥。可是东京证券市场并不尊重这一原则。许多大公司股票不易买到。对外国人限制更多,他们拥有的股票不到市场股票发行总额的4%,市场实际是由日本政府、工业界、银行、证券经纪商和投资者5方面联合而成的一个实体。在这里,竞争虽有,可是“自我克制”和行动协调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市场出现危机和大藏省提出警告的时候。因此,东京证券市场的“安全”纪录无疑是华尔街、伦敦城以及其他金融市场曾经羡慕不已的。
这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投资者从每张股票所取得的收益(赚头)极其微薄。他们每投放60到70美元平均才能赚得1美元。而在纽约、伦敦金融市场上人们每投放11—14美元就可赚得1美元。这种情况对日本大公司当然有利。按此计算,它们在东京证券市场上筹资所付给投资者的收益(或年利)仅为1.5%,而它们华尔街的同行为此却要付出7%至9%的股息。日本公司能在国内便宜地筹集巨额资金,大大有助于它们战胜对手:外国竞争者。这里,日本投资者的克制起了关键性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股票持有者当然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股票涨价上。而促使东京股票涨价的因素的确很多:极低的日本通货膨胀率、持续的经济增长、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居民储蓄率高而存款利率又低、社会廉价资金充裕、地价猛涨不已等等。大家知道,股票越看涨,买者越多,但市场最后终归要饱和,也就是要出现回跌。可是东京证券市场却像是永远供不应求,股价老是一股劲儿升级。原来,同华尔街和伦敦的证券市场不一样,这里许多公司的股票上市后很快就被友好的公司或家族集团买光。据统计,东京股票发行数量虽大,但60%到70%都由大公司、大银行掌握,个人持有的股票只占少数。像日本兴业银行公司发行的股票,仅有3.7%是在东京证券市场上出售。大名鼎鼎的三菱公司集团,也只有9.3%的股票供个人购买。这样,股票市场的供应就老显得短缺。而日本企业界对此也十分满意,自己的股票已放在可靠的大银行、大公司手中,证券市场一旦出现危机,大量抛售股票的混乱局面就容易避免。譬如,日产汽车公司88%的股票为几家大银行、大保险公司所有,三菱重工业公司76%的股票为一些大银行、大公司所掌握。
东京证券市场上的大投资公司,在作风上也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大相径庭。野村、大和、日光、山一等国际知名的日本4大证券公司连同它们的分支机构,控制了东京证券市场60%以上的交易。可它们之间却结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共同分割这个市场。这里没有火并,也无暗算。不像华尔街的那些投资银行:梅里尔·林奇、所罗门兄弟、摩根·斯坦利……经常通过大量买卖股票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彼此拆台,并帮助野心家大搞企业兼并。在东京,证券公司通过大量收购股票,帮助客户吃掉大公司的事极为少见。因为稳定和安全是这里的第一守则。
日本大藏省对东京证券市场直接进行监督,也是在其他西方国家所罕见的。在这里,何种股票一天内价格波动不得超过10%,何种不超过20%,都有规定和默契。市场失衡时,大藏省只要一个电话给“肇事者”,就能基本制止住大规模抢购和抛售。日本的养老基金和邮政储蓄机构一向拥有大量现金。但它们在证券投资方面受到严格限制。可是,一旦证券市场生意清淡,大藏省就能随时放宽限制,拉开闸门,让这些机构的大量资金涌向市场。东京证券市场和政府保持如此密切的关系,确是其他金融市场所没有的。
其实,日本的整个金融体系,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商、地产公司、储蓄机构、外汇和证券市场,都在政府严格管制和监督之下,具有很浓重的家长制色彩。这种体制在危机发生时,能起一时的缓和作用,可是弊端却很多。如人为地用法令去扭曲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阻碍市场的合理运转和革新等。譬如,日本居民的一般存款利率被强制规定在不到1%的水平,证券市场上公司提供的股票红利少得仅为千分之几,但同时股票和地产价格都听任其发疯般地上升,这就使社会财富更集中于大公司、大银行手中,并为日本的金融信贷过度膨胀,(这是导致最近股票暴跌的主要原因)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信贷过度膨胀主要以下列方式进行:东京股票猛涨、地价猛升,拥有大量股票和土地的日本大公司、大银行,资产变得更为雄厚,于是它们利用这些膨胀起来的资产作抵押,进一步发行更多债券和股票、买更多土地,资产的更雄厚又导致股票、地价再涨,如此循环不已,这就使金融信贷危险地无限度膨胀。由于日本金融当局几年前曾多次降低贴现率,鼓励信贷,这更火上加油。因此到去年初,潜在的通货膨胀已威胁着日本的金融和经济。觉察到危险的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去年5月、10月、12月连续提高贴现率,以求遏制信贷、缓和通货膨胀威胁。但正像一些国际经济观察家所说,这些动作“为时又晚又无力。”但即使是这些利率的小的调整也给股票行情带来震动。由于利率上升后投资于政府债券的收益在去年底就3.3倍于投资股票的收益,股价上涨既无望,投资者自然就不会继续保有股票。抛售者多,买进者少,股价暴跌终于难以遏制。
股市下跌造成的信心丧失,也带动了日元下跌。此外,日本企业加紧向美国投资,美元的需要猛增,也削弱了日元的地位。日本银行为支持日元、遏制信贷,今年又连续两次提高贴现率,结果是日元未升,而股价因债券和股票的收益差别更大更为下跌。同时东京证券市场股票的总资本额也失掉其世界第一的桂冠。
受到严格管理的东京证券市场能够永远保持稳定和安全的神话终于被事实证明为虚妄。过去很长时期的顺风满帆的日子,显然是今天灾难的祸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