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富贵兵”的“寒酸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富贵兵”的“寒酸事”
  潘仕明
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在改革开放中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战斗在这里的武警官兵,也住上了小楼房。室内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他们被人称为“富贵兵”。
然而,“富贵兵”的“寒酸事”却令人耳目一新。
南海县中队住在佛山市区。湖南籍的战士廖和平,入伍以来从不乱花钱,穿的胶鞋补了又补,还把新鞋省下来让给战友穿,被中队评为艰苦奋斗的标兵。一次,他的女朋友从湖南赶来看他,没赶上中队的晚餐,他就在街上买了几个面包和两瓶汽水招待远道而来的女朋友。女朋友没有埋怨他,还夸他当了“富贵兵”没忘军人本色。
顺德县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四小虎”之一。武警顺德中队营区并排着当地政府为中队盖的6栋二层的楼房,室内铺的是马赛克地面,图书室、娱乐室应有尽有。中队干部、战士没有躺在安乐窝里享受,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条件好了,生活富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万万不能丢。
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他们自己拣砖头,挑沙子,修场铺路,在院内植树造林,在房前屋后种菜,仅去年就收南瓜5000多公斤,养猪100多头。为了培养干部战士艰苦创业的精神,干部带领战士挖鱼塘、开荒地,经过一个多月苦战,大家肩膀肿了,脚磨破了,却没有人叫苦叫累。
在高明县平山劳改农场执勤点,有个叫黄创华的战士,他来自东莞,家里盖有5栋小楼,是当地的富豪之家。他入伍来到佛山市支队条件最差的平山执勤点,这里远离城区,交通不便。为了改变中队面貌,他和大家挖坡平地,抬石挑沙,开荒种菜。如今,他当上了班长,成了战士的排头兵。他深有感触地说:“江泽民总书记的话千真万确,青年成才必须走艰苦锻炼之路。我就是冲着部队的艰苦环境来锻炼的。人生打好了这个基础,不但对国家有所作为,个人也不愁没有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