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中斐人民情谊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3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中斐人民情谊深
  徐山东
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的岛国斐济,民风朴实敦厚,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下面记载的是中国技术人员在斐济援建水电站的过程中,受到斐济人民热情关照的几则故事。
抢救
5月,正值斐济的雨季,西部山区的道路泥泞不堪。一天,正在布库亚承担援建水电站任务的中国勘探组一行5人,乘车去附近的塔巴尼村测量输电线路。途中汽车因路面滑失去控制,跌落到一个山涧,5人都昏迷不醒。过往的斐济村民立即过来抢救。村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或背或扶,把受伤的中国援建人员救了上来。与此同时,还有的村民去工地报信,叫车把5个人送到附近的保健中心。巴城和罗托卡两市的医院也火速派来了救护车辆。由于抢救及时,4人脱离了危险。但是水利工程师王均民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去世。村民们哭了。他们深知,王均民离开祖国和亲人来到斐济,是为斐济的建设工作牺牲的。斐济总理马拉致函中国大使,对王均民不幸逝世表示深切的悲痛,他在唁函中说:“我将以感谢的心情怀念他。怀念他代表中国政府和国家,为服务于斐济人民,以崇高的荣誉献身于斐济。”
让房
斐济的第二大岛瓦努阿莱武,山明水秀,椰林如海。今年春季的一天,此岛第二大城萨武萨武附近山区的巴嘎达村,来了3汽车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是按中斐两国政府协定来此修建水电站的。他们的到来使素来宁静的小山村沸腾了。当地的酋长和各家男女老少,都倾家出来欢迎。当村民们得知中国工程人员的住房暂时还有困难时,都争先恐后回家收拾房间,争相邀请中国客人去他们家住。最后地方官员选择了两家供中国人暂住。其中一家,坚持要腾出3间房,而他们一家两代5口人却挤在10平方米的小屋中。房主人对我们说:“我们是一家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联欢
中国在雷瓦河三角洲地带援建的输电线路工程完工时,正值中国经贸部副部长吕学俭来斐济访问。当时斐方负责接待的是贸工部长乌尼博博。而这段输电线路的终点正好是乌尼博博部长的家乡,最后一根电线杆就竖立在他家的门前。于是乌尼博博部长受全村的委托,邀请吕副部长一行及中国使馆人员去村里作客。当我们到达时,上百的村民早已盘腿坐在会场等候。欢迎仪式上,当地一酋长向中国客人献“塔布阿”,即鲸鱼牙齿。按斐济的传统,“塔布阿”象征权力,只有对贵宾才献此物。客人接过“塔布阿”,全场发出一阵有节奏的掌声。接着由一青年向客人献“洋格纳”,这是当地一种特制的饮料。接着,客人们观看了当地乐队和舞蹈队的表演,热情好客的村民们,用传统的美食佳肴如烤整猪、大龙虾、海蟹、深海石斑鱼等,招待中国客人。宾主都席地而坐,饱尝了南太岛国的传统美餐。村民们纯朴、诚实、热情好客的美德,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