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粘”在工地上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3
第8版(副刊)
专栏:

  “粘”在工地上的人
  高立林
郁志桐“丢”了。
郁的爱人放下电话,眼睛盯着墙壁像是盯着一片浮动的白色雾霭,苍茫中失望和由于失望而产生的几丝凄凉在心中结出一层冰凌。她记不清这是几天来第几次将泪水强咽进肚里。他经常“丢”,三天、五天……每年“丢”几回她就是有绝顶聪明的大脑也无法记清。
风夹着雨唱着夏日的狂欢曲从玻璃窗缝隙中挤进来,到处乱逛。
郁志桐抖了抖身上的雨衣,那水珠和汗珠一起掉在地上摔成了八瓣,挽起早已湿透的裤管抬起脚使劲甩掉凉鞋上的泥沙。这个潇洒英俊的中年男人就是现在的装饰,你也会领略到他的文人气质和企业家风度。
“这个人准是大机关下来的,不像是建筑业的人。”不认识他的人肯定地说。
“不认识他?他就是咱北京城建一公司经理郁志桐!”
一周前郁志桐接到特别命令:要在一个月内解决雨水方沟。这条水沟关系着北京方庄小区多少万人的防汛生活问题。他接了,也只有他这样的胆量和气魄的经理敢以轻松微笑接下这艰巨的工程。他相信自己就像相信他的国家一等一级公司和公司4500名干部职工一样。他有过下面的经历:两年前,就是他从上级机关下到基层,带领着这个徘徊不前的公司走上了中国建筑业许多公司要走而走不上的台阶!电话把他的命令传达下去:“除亚运会三个重要工程人员不动外,其余的人全上雨水方沟工地。”
他就是和他自己的命令一道走出办公室的,“丢”了,丢得无影无踪。
七华里。两千多人。
“这经理,心真狠!平时文人教授似的,下个命令就这么催命!”有人偷偷骂街,可骂街的人还是在快速干活。他看到郁志桐在消瘦,脸开始浮肿,由于低血糖,他又一次被人扶着坐在石头上。
他大口吃着西红柿,甩着由于虚脱而顺额头淌下的汗水朝四周的人开玩笑:“我这是偷懒呢,都围着我,不好意思了。”
有人累得走着就摔倒了,有人干着活头碰在砖头上,睡去……郁志桐看到了他们,他们看到了郁志桐。他们说:“只要郁志桐这面旗不倒我们就不会倒!”
郁志桐的名字在公司本身就是一种感召力,经常是通过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把他的一种想法告诉给对方。刚开工不久的亚运会昌平自行车赛场质量不太理想。郁志桐赶到工地找到项目经理杨文才:“干不好就别回来了,埋在这儿算了。”郁志桐的一句玩笑话使准备挨批撤掉的杨文才精神松下来之后,一种沉重的感觉叫他皮肉发紧。50多岁的杨文才带着两个人背着铺自行车跑道用的一块30多斤重的石料,上太原、跑郑州、去上海,和那里的自行车赛场路面比较分析,真是不要命了。那一天,郁志桐坐在办公室,手里拿着昌平自行车赛场——我国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自行车赛场的照片,自语:看来你还真怕埋在那里……埋在那里也要挖出来,你这个文才……
“经理,你的信。”一张便条递到郁志桐手里:“志桐,离家这么多天也不打招呼,听别人说你在工地,大儿子考大学,小儿子考中学,填什么志愿请你这个当父亲的发表个意见……”妻子的信提醒了郁志桐,还有家呢!他找到另外一位负责人:“请两个小时假回家,不然我怕我的户口卡被两个孩子撕掉!”
在工程按期完成的同时有两个小故事流传开来:郁经理一个月穿坏了两双凉鞋,后来自己修,听说把手都烫了……他的衬衣一个月没换过,猜不出衬衣是布的是的确良的,连什么颜色也辨别不清……
灯下,郁志桐在读书——这是十几年的习惯了。这位提出并在建筑业正在推广的建筑业内部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的人又在“超前思维”,陪伴他的是妻子的鼾声和窗外的星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