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法国最后一名人质获释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3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新闻分析

  法国最后一名人质获释之后
本报记者 吕网大
法国最后一名人质获释的消息成为此间报纸的头条新闻。这名人质是两年半前被劫持的雅克琳·瓦朗特,今年31岁。4月10日上午8点25分,两辆汽车停靠在贝鲁特西区法国驻黎巴嫩大使馆门前,在数名武装人员监视下,瓦朗特和她的比利时男友费迪南·霍特金斯及他们两岁的女儿索非走下汽车,获得了自由。
自从5年前第一个法国人质在中东被劫持后,人质问题一直牵动民众的心。法国方面虽为人质问题多方奔走,但人质释放问题一直进展缓慢。今年4月4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呼吁全世界穆斯林组织在斋月之际释放西方人质,使人质问题的解决有了转机。瓦朗特释放后,法国总统密特朗即以个人名义致电卡扎菲,对他所起的“关键作用”表示感谢。法国外长迪马也向卡扎菲表达了法国政府的感激之情,赞扬了他“明智和人道的举动”。
此间观察家认为,法国人质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缓和法国与利比亚的紧张关系。由于卷入乍得冲突,法国和利比亚的关系已多年处于对立。几周前,利比亚方面首先作出姿态,卡扎菲表示的黎波里愿意和巴黎改善关系。法国作出的第一个回报则是准许向利比亚出售3架幻影式战斗机及零配件。这3架飞机是利比亚1986年购买的,后因欧共体对利比亚实行禁运,法方扣下飞机“复核”达数年之久。
雅克琳·瓦朗特刚一释放,卡扎菲就表示希望西方国家也释放那些因“政治原因”被囚禁的阿拉伯人。法国对此尚未作出表态。公众欢迎法国人质问题圆满解决,但反对同一些组织搞私下交易,况且双方对“政治原因”理解很不一致,这个标准也难掌握。
法国的人质全部获释后也招来了邻近国家不满。今天伦敦、罗马等地的报纸纷纷指责法国向某些人屈服,批评法国一边叫“禁运”,一边用飞机换人质的做法。法国的人质问题解决后,其它国家面临更大的压力。据悉,目前在中东还有21名被劫持的西方人质,其中包括8名美国人和13名西欧人,他们的命运如何,同样也为世人所关注。   
      (本报巴黎4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