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走向世界”与“走向全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1
第3版(综合)
专栏:人民论坛

  “走向世界”与“走向全国”
  官伟勋
据报纸报道:日本的著名的《孙子兵法》研究者已达170多人,出版专著200多种。除东方各国外,法、美、德、英、苏、捷等国也先后翻译了《孙子兵法》。
中国人的著作能在世界上如此受重视,这自然是很令人自豪的事。但高兴之余我们也不能不很遗憾地看到,我们的许多创造,虽说已走向世界并为他国人民造福,却未必已走向全国为国人所充分利用。
战国时代的白圭就说过:“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然而,直到传来日本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以“治生产”之后,我们才好像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个好主意。魏源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编写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成了对明治维新发生巨大影响之作,而在它的故乡,它的知名度比起《七侠五义》、《三侠剑》来,简直是天上地下之比。
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种现象已大为改观,但还远未达到应有的境界。我们不能老是等到“出口转内销”之后,才认识我们自己“产品”的真正价值。
要敢于汲取一切外来的先进的东西,但不要妄自菲薄。我们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我们过去的一切,但要勇于肯定那些应予肯定的部分,并使之发扬光大。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与“健壮的体魄”之后,我们才会更好地吸收、消化外来的东西。
我们要勇于使我们先进的东西“走向世界”,更要善于使“家产”的一切先进的东西“走向全国”。要创造一种机制,使一切先进的事物,不仅做领导工作的有推广的积极性,而且广大群众也有乐于接受的积极性。这需要从行政到立法到物质待遇,进行综合解决才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