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王振国与抗癌药——中药复方天仙丸诞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4
第3版(综合)
专栏:

  王振国与抗癌药
——中药复方天仙丸诞生记
新华社记者 胡浩 周长庆
(一)
1989年12月7日,布鲁塞尔。年仅36岁的王振国,长白山下一位农民的儿子,高高扬起手中的奖牌。他研制的抗癌新药——中药复方天仙丸,在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一举获得世界发明个人最高研究奖。为了天仙丸,王振国付出了18年的青春。大厅里沸腾了,“振国,中国!”“中国,振国!”……各国科学家向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拥来。
“中国,中国;中国、中国……”王振国的两眼湿润了,“中国”两个沉甸甸的字在胸中激荡。他感受到奋斗者的幸福,中国人的骄傲!
(二)
那是1972年的一天。到公社卫生院实习的赤脚医生王振国推开病房的门,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叔叔,救救我妈吧!求求您啦……”望着眼前声泪俱下的孩子,望着床上痛不欲生的肝癌患者,王振国强烈地感到医生的责任,然而他无能为力。几天后那位农村妇女丢下可爱的女儿命丧黄泉。小姑娘的哭声像鞭子抽打着王振国的心。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这位18岁青年的心头:“我要用长白山的中药材研制出治疗癌症的‘神药’来!”
可王振国生在农民家,长在偏僻山村,只上过中学,当时只认识几味中草药,对于如何攻克癌症可以说一无所知。
(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球50亿人口中,每年有580万人因癌症而丧生,其中的1/6是中国人。如今,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美、日、法等发达国家每年为征服癌症投入数量可观的资金。穷人自有穷人的办法,王振国把目光投向脚下的土地,收集民间治癌药方,遍访中国治癌的名医。
王振国来到北京,在火车站熬过漫漫长夜,钻进破晓的第一班公共汽车,赶到广安门医院,整整一个上午,他站在诊室门外,记录着每一个患者得到的处方。三九天的哈尔滨,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王振国裹着一件薄薄的棉衣,拖着一双冻硬的大头鞋,寻找一位能治癌的老中医。从1972年到1981年,王振国遍访北京、吉林、黑龙江、辽宁、浙江等省市,收集到民间治癌偏方、验方1200多个。
(四)
王振国全家每月不足百元的收入要维持三口人的生活,他走南闯北的差旅费就是靠他的工资。
人们很难想象,复方天仙丸是在怎样困难的条件下研制的:人员只有王振国和他的弟弟;经费只有借来的1500元;保存药材的冰箱是家中的菜窖;干燥室是家里几平方米的火炕;烧瓶是拾来的废罐头瓶子;几个破油桶代替养活小白鼠的铁笼子……
1982年9月的一个深夜,王振国将药材装进一个大烧瓶,点火开始期待已久的提取实验。忽然,“砰”的一声巨响,烧瓶爆炸了!滚烫的液体随着一股强劲的白色气体,夹着玻璃碎片向他飞来。刹那间,他的脸上、手上被烫起一串串火烧火燎的水泡!
要弄清楚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他毅然决定亲自服用天仙丸。他饭前吃、饭后吃、空腹吃。一粒、二粒、三粒……药量不断增加。
妻子终于发现了,她一把扯住丈夫的衣襟嚷道:“你不顾自己死活,也得想想这个家。不行咱们就离婚!”这是结婚后,她第一次对丈夫发火,话一出口,引出一串泪水。
1980年。王振国从北京求方回到家里。家里有怀孕5个月的妻子,唯一可食用的只有一毛钱一堆买来的烂菜。他内疚。他发誓下月发工资后一定要给妻子买点水果吃。
他真的买了。望着眼前花两元钱买来的一堆削价烂苹果,妻子泪水涟涟。
因为缺营养,他们的孩子生下来才2公斤重。
1989年10月,父亲的脑萎缩病突然加重,王振国却不得不远行讲学、筹备复方天仙丸的国家级鉴定会。临行前,王振国下厨为父亲做了4个荷包蛋,一口口喂老人吃下:“爸爸等着我回来为你配药!”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他再也没见到父亲。火葬场里,王振国扑倒在父亲的骨灰盒上,撕心裂肺的恸哭宣泄了他无尽的痛苦和愧疚。
(五)
要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生活的逻辑。1983年9月王振国拿出了第一批药的样品;1987年8月,复方天仙丸通过省级鉴定,有效率达81%;1989年10月,天仙丸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1月又通过了国家级鉴定……世界为之一振。
有人愿出3000万美元购买天仙丸药方;有人邀请他到国外办医院,赚大钱。美国、联邦德国、南朝鲜,不断有人向他展示出颇具诱惑力的蓝图。而目前担任吉林省抗癌协会长白山抗癌药物研究所所长的王振国却说:“天仙丸是中药,它的根基在中国。我的根基也在中国,在长白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