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以科学优势促进科技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以科学优势促进科技进步
  钱学森
我们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科技进步。谈到科技进步,我觉得有两个基本观点需要统一认识。一是我们国家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指的是与国防建设有关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和卫星等尖端科学技术,农业生产方面优化良种的选育和大面积推广及有关的科学技术,医疗保健方面的许多先进科学技术以及一些当代前沿的高新科学技术等。这些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因此,对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估计不足,认为我们仍然是一个科学技术水平很低的国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二是在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上,包括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我们与先进工业国相比,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当然不是在所有的行业。经过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的工业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也是不低的。但是从总体来看,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从而去寻求对策,缩小乃至消除差距,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以科学优势促进科技进步
我们在科学技术的若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工业生产技术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宏观决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工业发展上,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走的是扩大外延再生产的道路,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重视不够。这种做法,一方面助长了基建规模的盲目扩大,超越了国家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又使现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受到很大影响,即所谓几十年一贯制。国外有竞争能力的企业,总是为技术改造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一般占到产品销售总额的2—3%,有的甚至占到10%以上。但是我们很多企业连提1%的技术改造资金也难以做到。加上受到当前改革中某些做法不够完善而带来的短期行为的影响,即使这点有限资金,也没有完全用在技术进步上。这就使企业生产长期处于技术陈旧状态。装备老化,工艺落后。这是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低的重要因素。最近十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利润下降很大,与这种情况不无关系。又如,在管理体制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科学技术上,有实行统一领导与加强大力协同的成功经验。但是,现在分割现象却相当严重,在科研与生产两大系统之间、高技术研究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之间、发挥行业技术中心的作用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之间、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之间,如何围绕国家重点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平衡,都存在许多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发挥科学的优势以促进技术进步,仍然是一个需要努力探索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掌握科技进步的制高点
进入本世纪中叶以来,一个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上兴起,遍及数、理、化、天、地、生等传统科学,以及核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材料技术、能源工程等一大批新兴科学技术领域,人类进入了科学技术的新的巨大飞跃发展时代。有人统计,在最近十年,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超过了人类过去两千年创造发明的总和。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新的革命性变革。劳动者的很大部分可以从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解脱出来。过去生产主要依靠的是体力劳动,现在开始了向主要依靠脑力劳动的转变过程。智力密集型生产正在取代劳动密集型生产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科学技术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力量。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人类的历史是先有生产,后有技术,再有科学。现在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引起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从而导致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和社会的更大进步。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依据他的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分析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变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这对推动全党全民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重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从具体国情来看,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在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还不能把手工劳动排除掉。但是,我们不能长期停留在这种局面。当前的战略重点应当放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上,即完善和提高机械化生产,并且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究,运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要重视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微电子科学技术既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也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我们要在大力发展微电子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水平,并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上的差距。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除了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物质形态变化和组织管理外,还影响到广泛的社会领域,包括文化思想、社会结构、经济关系、伦理道德、精神文明等。这些都要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广泛的社会推动作用。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从总体上逐步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要把促进科技进步同完成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自觉地结合起来。深切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切实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来推进社会观念的更新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这是科技工作者的时代责任,这是应当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