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德严功深育俊才——记全国优秀教师、海军工程学院教授郑学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4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育人华章

  德严功深育俊才
 ——记全国优秀教师、海军工程学院教授郑学龄
  施昌学
作为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的毕业生,郑学龄当初志愿投笔从戎,决计在国防科技领域一展雄才,但不曾想到会在部队当一辈子“教书匠”。
然而,他不仅当了,而且成了令人敬慕的全国优秀教师。
台上一分钟,台下百日功
去年初,郑学龄打破常规,安排刚进校半年的顾建农硕士任本科班的主讲教员,自己反过来给他打下手。虽然从备课到试讲,郑教授节节把关,言传身教,可一走上讲台,顾建农仍不免面红耳热,满肚子“货”不知如何“卖”。一时节,答疑室学员猛增,郑教授反而比主讲还累。
“谁上讲台都得经历这个过程。”郑教授宽慰他,随即找出自己的成套教案送给他。这时,顾建农才发现,郑教授当初为了提高授课水平,一连5年,坚持把每堂课后答疑的主要问题,记录在教案上,根据答疑分布区段分析自己讲课存在的问题,摸清课程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讲授的深浅尺度,并在下轮课程教学中予以改进。翻阅郑教授20多年前精心写下的这一本本已经发黄的教案,顾建农不禁肃然起敬。
郑教授只要发现其他教员创造了成功的教学方法,不论其比自己年长还是年轻,都引以为师,诚恳求教。理论力学教研室陆宗游副教授讲课的严谨细腻,金工教研室吴天平教授起讲的设问引题,内燃机教研室王昌一教授课程组织的严密简洁,数学教研室吴树和副教授表述的生动形象,等等,他都潜心研究、消化,并成功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教书又育人,育人“德”在先
暑假前夕的一天黄昏。一位考试不及格的学员,竟拿着上等好烟寻上家门请求他改改考分,以便过关。从教20多年,头一遭遇上这等“弟子”,郑学龄气愤异常,对这种错误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这位学员的头低下了,郑教授却仍然心潮难平。他了解这名学员。前两年由于学习不刻苦,留了一级。本学年曾发誓亡羊补牢,拚搏一场,不料又因在恋爱问题上处置不当,摔了个大跟头。于是,一年下来,又是两门主课亮出了“红灯”。作为任课教员,郑教授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既痛心他的所作所为,又同情他的艰难处境。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郑教授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认认真真地补习。面对如此真诚的教员,这位已准备好为自己的违纪行动承担后果的学员被深深感动了。暑期,他根据郑教授的建议,提前半个月返校投入复习。郑教授破例单独为他辅导答疑。功夫不负有心人,流体力学课补考顺利通过。
近几年,在少数学生中出现了读书无用思潮和厌学现象。郑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课上课下,他一次又一次与学员谈话,耐心启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奉献精神,为革命发愤学习:“同学们,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耗尽了心血,甚至献出了生命。现在党和人民挑选你们,赋予你们以神圣的使命,难道仅仅因为险呀、苦呀、累呀、亏呀,就马马虎虎,不好好学习吗?面对哺育我们的祖国,还算得上是个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吗?假如你也不干,他也不干,你也想出国,他也想往外跑,我国的原子弹、核潜艇何年能有?我国的四个现代化何年实现?人,总要有点精神,有点民族气节,有点理想抱负。请同学们三思:人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他这番动情的话,给同学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
1988年5月中旬,在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访美期间举行的一次招待宴会上,应邀出席的德莱克赛尔大学机械系主任卡米先生欣喜地告诉田副总理,他们刚刚从中国引进了一台专用教学实验仪器,实验效果非常好,全美东海岸18所大学的机械系主任们参观后备加赞赏。田副总理听后,立即询问道:“什么仪器?我国哪个厂家生产的?”一位在场的中国教授回答:“是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研制生产的流动显示水槽。”
这台“流动显示水槽”的主要研制者,就是郑学龄教授。
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是郑学龄教授始终关注的问题。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80年代初期,他提出了将最新式的流动显示技术用于教学,以取代50年代的烟风洞显示方法的设想,并随即亲自主持展开研究。在工程热物理专家杜先之教授热心指导和学院实习工厂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半年努力就研制成功。几年来,该设备先后荣获军队科技成果奖、湖北黄鹤发明奖和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奖,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批量生产60多台。郑学龄与教研室几名教员设计编制了再现流体运动现象及其规律的3部电视教学片脚本,在学院电教中心的大力协作下,《流场显示》、《涡街》、《粘性阻力与外力》等3部高质量的教学片完成制作。几年来,这些电视教学片不仅在本院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向全国军内外院校发行90多套。其中,郑学龄教授直接负责设计的《涡街》一片,还荣获电教片评比全军特别奖和海军一等奖。
1987年,中国船舶总公司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将“七五”重点项目之一的“水压场理论与试验研究”的任务委托给海军工程学院流体力学教研室,课题主持人就是郑学龄教授。
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来估算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军事战略意义的科学研究,他所面对的是一道道前人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他要补充和发展的是以阿基米德、牛顿、雷诺、布拉修斯等为代表的人类历代科学巨匠建筑的一门古老学科;他将直接修正和改写的是中国水中兵器界沿用至今的英国流体力学专家泰勒和苏联克雷洛夫海军学院创立的计算理论及其公式。
近10年来,郑学龄和教研室的几名同事,在舰船水压场的研究中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撰写发表研究论文报告14篇。眼下,由郑学龄教授主持承担的“水压场理论与试验研究”的“七五”重点课题,已取得重要进展。
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了郑学龄教授的学术造诣,使他逐步成为学院流体力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并为我国高级军事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