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只思除却蛀心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4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只思除却蛀心虫”
春天来临,林间的啄木鸟更活跃了。对于这除害虫的能手,古人写了不少讽咏诗,读来饶有兴味,有的更是意蕴深长。
宋人魏野诗曰:“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千林蠹如尽,一腹喂何妨。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岂能同燕雀,惟解占高粱。”(吴宝芝:《花木鸟兽集类》卷中)啄木鸟的辛劳终日,乐在林间除蠹虫的献身精神,使梁间燕雀黯然失色。魏野的这首诗,是生动、形象的啄木鸟颂歌。
另一位宋人的咏啄木鸟诗,则将啄木鸟的形象刻画的更为生动、感人:“此禽不与众禽同,头戴朱冠一点红。嘴似铁钉钉铁木,爪如铜钻钻铜桐。朝飞南浦云烟外,夜宿西山风露中。非是远来求食啄,只思除却蛀心虫。”(《挑灯集异》卷七)这首诗的最后二句,妙极了。安得啄木千千万,除尽人间蛀心虫,不亦快哉!
但是,就像人类有千差万别一样,啄木鸟也是形形色色的。有的啄木鸟,爱作表面文章,只啄木,不啄虫,别听叮叮咚咚,声震林宇,却只闻声,不见虫。对此,明朝人有诗谓:“啄木江南飞,蠹虫生上林。江南亦有蠹,不闻剥啄声。蠹种日以滋,木病日以深。啄木不啄蠹,孰谓凤凰心。”(《列朝诗集》闰集二)“啄木不啄蠹”的结果,只能导致蠹虫滋生,木病更重,长此以往,势必毁掉森林。对这样不负责的啄木鸟,人们当然只有嗤之以鼻了。     王春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