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本报评论员
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列宁曾经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创立的”。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才干。社会主义制度为发挥这种智慧和才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其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就是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好形式,也是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生动体现。
40年来,合理化建议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50年代,以改进工作法和技术革新为特征的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从1950年到1957年,全国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595万件,被采纳实施的有262万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涌现出大批的生产闯将和革新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王崇伦,就是当时在鞍钢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他创造出有名的“万能工具胎”,一年干了4年的活。
60年代,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我国工人阶级怀着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雄心壮志,积极开展以技术协作、技术攻关为主要内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创造出许多争气设备和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倡导下,“文革”期间被迫中断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又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以来,全国共有26万多个企业的6700多万名职工参加了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出建议6400多万件,被采纳3000多万件,实施2000多万件,节约和创造价值约415亿多元。
纵观我国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全国正在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活动,较之过去有着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参加的职工由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扩展到企业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等。二是建议范围由生产技术领域扩展到经营管理、商品流通、技术进步、双增双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三是目标明确,职工都关注企业改革和治理整顿,所提建议带有较为宏观的色彩,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等方面展开,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起步早,成效大,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在的问题是,至今仍有一些企业的领导不懂得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重大意义。有的认为这是小打小闹,油水不大;有的认为目前企业中的问题是经济环境造成的,群众合理化建议活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等等,因而不予重视,这显然是不对的。李鹏同志最近指出,现在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光靠党中央、国务院是解决不了的,要靠人民,靠大家支持,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国家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程度不同地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靠谁去解决?单靠厂长、经理等少数人是不行的。即使他们有三头六臂,力量也总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能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发动大家想办法,出主意,把他们的热情和干劲激发起来,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千条万条克服企业困难的锦囊妙计。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是权宜之计,更不只是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它是我们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思想的体现;也是广大职工当家作主,民主管理企业、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的重要途径。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主意是企业的财富”。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创造条件,使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条合理化建议,就是一份奉献。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中华的腾飞,希望我们的职工都积极投入到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潮中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