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立足国内同样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3版(综合)
专栏:

  立足国内同样大有可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傅惠民
早在“文革”期间,我有机会在造纸厂的原料仓库里,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深深为中外史上的许多文学家、科学家的伟大奉献精神所感动。我立志发奋读书,学好本领,以便更好地报效祖国。
1977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大学飞行器设计和应用力学系。由于家境贫寒,全靠国家助学金维持上学。我感激党,每当拿到助学金就禁不住流下眼泪,暗暗发誓要报答这种培育之恩。我把主要精力和多数时间用到学习上,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位于前一二名。
为了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我在考研究生选择专业方向时,曾作了番调查。我不是调查哪儿有出国名额,而是调查目前国内最需要什么。我发现飞机中的疲劳问题很严重,使得国产飞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我就选择了它,并作了我国著名疲劳专家高镇同教授的研究生。
疲劳被视为飞行的天敌。飞机因强度问题造成的事故有80%以上是疲劳引起的,国内外造成了许多机毁人亡的惨剧。
数十年来,疲劳可靠性理论都是建立在假定疲劳强度为“正态分布”的基础上。这个假定是否正确?因难度大一直没有得到专家学者的证实。因此,我不顾一些好心人劝阻和担心,决心啃这块硬骨头,我想,外国人没有解决的,中国人不一定就解决不了。一个禁区总得有人去闯,否则科学又怎能发展呢?我查阅大量资料,分析大量试验数据,终于发现疲劳强度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某种偏态分布。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疲劳可靠性理论基础,得到了我的导师的热情肯定,并及时把这篇论文发表在北航科研报告上。1985年5月29日,我在第四届国际结构安全和可靠性会议上宣读了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大会主席还为此表示祝贺。该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毕业后,我原来联系去美国读博士,但导师劝我先留在国内,因为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做。“国家的需要应该放在第一位”,我毅然留下了。
几年来,我每学期都承担两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了3名硕士研究生和协助指导1名博士生。我还参加了15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7项已完成,有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9年我获得了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一等奖。
回顾我的成长过程,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要肯下功夫,立足国内,同样是大有可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