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我爱祖国母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3版(综合)
专栏:

  我爱祖国母亲
西北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李华
1982年我从四川农学院果树专业毕业,又去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院读书。
第一堂课上,我只听懂了“早上好”和“再见”。要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没有捷径可走,只好“笨鸟先飞”。每次上课我都硬着头皮听。下课后借同学的笔记整理出摘要,再把老师指定的参考书找来,抱着字典啃,啃完再整理摘要。临考试前,我将笔记和参考书的内容揉到一块,把它们全部背下来。就这样,第一年考试我取得了全优的成绩。同年,我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第二年获得葡萄酒工程师、葡萄酒品尝员和管理工程师的资格,第三年又以特优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1985年,我妻子办完了自费留学手续。她能出国深造,与我一起生活、工作、学习,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正在这时,我母校的葡萄酒专业已经成立并招生了,急需教师。因此,我决定提前回国,并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来信也支持我。就这样,我谢绝了法国有关公司的聘请,于1986年1月回到了祖国。
早在1984年暑期,我利用回国休假的机会,就带了一些中国葡萄酒到法国我所在的研究所,举行了一次中国葡萄酒品尝会。这些法国朋友品尝后的议论极大地刺伤了我的自尊心:“这也是葡萄酒?中国的葡萄酒就是这个样子!”
从那一刻起,我抱定了一个志愿:总有一天,我要把中国葡萄酒打入国际市场。回国后,我与贺普超教授一起主持了丹凤县“葡萄——葡萄酒优质高产技术开发”项目。我与课题组的同志们帮助酒厂设计建成了在全国来说比较先进的发酵车间,开发生产了干红、干白、桃红、新鲜4种优质高档葡萄酒。其中干红葡萄酒于第二年2月在法国奥朗日葡萄酒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质量保证书。桃红、新鲜葡萄酒均通过国际标准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在,法国人终于批量进口我们的干红、干白葡萄酒了。我的法国导师拥抱着我说:“中国人,倔犟的中国人,你又成功了。”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个愿望,那就是要努力消除我妈妈脸上的愁容,使她快乐、幸福。我长大了,成人了,这个愿望也变得越来越执著、强烈,因为我已把我对母亲的热爱变为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