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桑塔纳奔驰在成功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1版(要闻)
专栏:重点工程巡礼

  桑塔纳奔驰在成功之路
  萧关根 顾佩琴 黄华琼
上海,安亭。5年前在这里诞生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先进的轿车生产基地。至今年3月底,“上海大众”共生产57733辆轿车,“桑塔纳”这个牌子已经老幼皆知,在全国轿车市场销量第一。目前,“上海大众”的汽车厂和发动机厂,年产能力分别达到6万辆轿车和10万台发动机。
在“上海大众”,有目前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冲压生产线,有工艺水平最优的汽车油漆车间。它的总装车间,按设计能力每4分半钟就能驶出一辆桑塔纳轿车。
用5年的时间,赶上轿车生产的世界先进水平,“上海大众”开辟了我国轿车工业的成功之路。
国产化的冲击波
国产化是“上海大众”头等重要的任务。国产化对国内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
有一次,一家中国配套厂家为“上海大众”送来他们精心试制的起动电机。试验中出现了顶齿现象。配套厂出示了某工业大国的标准:1万次起动中有2次顶齿属正常现象。但“上海大众”的中、德双方专家告诉他们,我们的标准是没有顶齿。结果,起动电机被退回。
一时间,人们对于“上海大众”如此严格的标准议论纷纷。有人说,“‘上海大众’外籍专家说了算”,“‘上海大众’的中国人跟着外国人走”。上面也有人表示担心:照这样严格的标准,“桑塔纳”什么时候能国产化?
“上海大众”顶住种种压力,坚持按“西德大众”的标准,实现高质量的国产化。公司总经理王荣钧说,我们与“西德大众”的差距有二三十年,这就需要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从基础抓起。“上海大众”决不降低质量标准、干片面赶速度的蠢事。
上海市和中央的领导同志都很关心和支持“上海大众”的国产化工作。江泽民同志主持上海工作期间提出,桑塔纳轿车国产化要搞“中华牌”,就要从国产化入手,逐步建立起轿车工业的零部件生产体系,为上海轿车工业,进而为全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上海市长朱镕基多次对配套厂的厂长们说:“在资金、原材料、技术力量方面有困难,你们尽管来找我,但要商量降低标准,我不听。”“你降低了标准,再要上去,就困难了,高起点,丝毫不能动摇。”在他提议下组建了“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姚依林副总理也曾委托“洋厂长”格里希来上海考察和帮助桑塔纳国产化工作。
几年来,“上海大众”的中、德专家,从董事长、总经理到每个负责国产化工作的技术人员,走南闯北,跑遍了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6个配套厂指导工作,协作攻关,帮助引进急需的设备,解决配套厂的资金问题。
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逐年上升。到今年3月底,工装样品认可率已达59%。装上国产件的上海桑塔纳轿车完全达到原装车的标准。自1988至1989年,经“西德大众”二次考核评比,上海桑塔纳轿车在世界上5个生产桑塔纳系列产品的厂家中质量名列第一。
高水平高质量的国产化,不仅为我国轿车工业开始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零部件配套工业体系,而且使我国冶金、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的产品结构得到调整,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同床同梦 真诚合作
现在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合资合作企业,大致有3种管理模式。其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资企业的双方共同管理的模式,困难最大,成功的机率不高。“上海大众”就是属于这种模式,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
“上海大众”成立初期,许多人曾对“西德大众”公司的合作态度产生过疑虑:外国人真能和我们同舟共济,一起建设中国的轿车工业吗?对此,“上海大众”原副总经理、现任“西德大众”董事的马丁·波斯特改用了一句中国成语作为回答:同床同梦。
“西德大众”想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发展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轿车工业,在远东建立起与日本、南朝鲜竞争的战略桥头堡。因此,发展现代化的中国轿车工业成了合作双方的共同目标。
为了共同目标,“西德大众”大力支持中国的国产化要求。总部拨款成立了国产化协调小组,负责协调“上海大众”的国产化工作。他们设法以免费借用的形式为“上海大众”提供旧工装,帮助上海建立“西德大众”水平的标准化系统和检测零部件的手段,提供技术资料,并派西德退休专家来中国对配套厂进行技术指导,请中国的配套厂派人到西德对口厂考察。
为了使中国的配套厂摆脱外汇短缺的局面,“西德大众”董事长哈恩博士多次主动表示,可向中国配套厂进口“西德大众”所需的零部件。双方通力合作,使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进程大大加快,质量得以保证。
“上海大众”的外籍专家是以严格出名的。有位专家平时指导工人工作很耐心细微,但当他发现有人在生产中偷懒或出差错时,就会毫不留情地“咆哮”起来。他说,建设“上海大众”不仅是你们的责任,更是我的责任,因为我也是“上海大众”的职工,你们的工作也是我的工作,既然是我的工作,就不允许有任何的马虎。
当然,双方在共事中也产生过矛盾,甚至争吵,但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碰撞、矛盾中,双方才真正体会到对方合作的诚意;增进了友谊,出现了在困难情况下共同奋斗的许多动人情景。
一直关心着“上海大众”的朱镕基市长对中德的合作做了这样的评价:这是真诚的合作。
真诚的合作,产生了喜人的成绩。“上海大众”成立第二年就扭亏为盈,利润逐年递增。“上海大众”已两次荣登全国10大最佳合资企业(生产型)金榜,并在全国500家最大规模、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中,名列52位,并被列为交通设备行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的第一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