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胜在不断争“一流”——记常州柴油机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国家一级企业风采

  胜在不断争“一流”
 ——记常州柴油机厂
本报记者 孙健
1989年,常州柴油机厂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完成工业产值2.09亿元,实现利润304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和12%;自营出口柴油机3万余台,创汇1020万美元,成为江苏省机电和全国农机行业第一家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
1985年5月武汉柴油机厂的“洋厂长”格里希来常柴厂参观,这位联邦德国的专家拿着小手电、放大镜、磁棒,对生产磁场仔细检查以后,感叹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是带着70多个问题准备来挑刺的,但看了工厂以后,问题全没了。”
已有77年历史的常柴,为何能饮誉海内外?
“治厂之本”——质量第一
企业立足靠产品,产品靠质量。企业的生存、发展、信誉和效益均植根于产品质量。常柴厂把这看作是立厂之本。
1987年10月,有关部门发现常柴的一台产品清洁度超差202毫克,202毫克杂灰聚在一起只有黄豆大,可在常柴人心目中,它份量却异乎寻常的重。厂长汪志钧宣布,立即停发包括他本人在内的33位领导人的浮动工资、月度奖金,直至清洁度指标恢复金牌标准为止,并发布了限期完成77个基建、技改项目的厂长“一号命令”。
全厂上下立即从整顿管理入手,改造整车工序,调整清洗工艺路线,增添清洗设备,对生产车间实行“定置管理”,改造厂区路面,实行人、物分流,绿化厂区,净化环境。为此,他们花了100多万元,奋战了上百个昼夜,彻底清除了影响产品清洁度的隐患。以后,上级多次到厂复查,他们的清洁度指标始终稳定在60毫克左右,大大低于138毫克的国优品标准。在第三次国家评选金质奖时,常柴厂获得免检的资格。1984年以来,这个厂共接受上级质量抽查154次,受检项目5530个,其中5528个高于国家优等品标准。
常柴厂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在处理企业经济效益上,质量第一,利润第二,靠产品质量赢得长久效益;在决定企业发展方针上,长远第一,眼前第二,不搞短期行为;在处理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坚持数量绝对服从质量,不放过微小的失误;在处理企业与用户的关系上,用户第一,企业第二,真心实意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
争雄国际市场
1979年至1983年,常柴厂先后有3位负责人在访问参观日本某公司时遭到对方的冷遇。这使他们强烈地感到,一个工厂没有一个叫得响、打得赢的产品,腰杆子就直不起来。他们经常用这一事例激发全厂职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民族自尊心。
经过5年努力,S195柴油机的技术性能指标与日本“洋马”对比,取得了“七超三平一略差”的成绩。因此,他们的产品出口逐年增加,从而打破了日本厂家对东南亚市场的垄断。1984年后,该厂进一步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使燃料消耗率、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进入国际名牌之列。
搞出口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需要有为国争光的拚搏、牺牲精神。1986年,中国农机进出口总公司和国内的一家企业,在孟加拉国政府举行的1750台三缸柴油机国际招标中,战胜15个国家21家公司的竞争夺得头标。但是在即将成交的节骨眼上,国内那家企业发现此标技术难度大,要货时间急,提出无法完成这项任务。中国农机进出口公司当机立断,要求常柴厂承担这项任务。可常柴过去从未生产过这种型号的柴油机。然而,他们为维护国家的利益毅然挑起这付重担,背水一战,提前一个月出色地完成了我国农机出口史上这笔最大的贸易任务,产品质量一次通过国际公证机构的认可,为国家创汇250万美元。
常柴厂在国际市场上成了强有力的劲旅,原来冷落过常柴领导人的日本公司收敛起昔日的傲慢态度,不断派出代表团访问常柴厂,进行技术交流,并主动邀请厂长汪志钧访问他们的公司。
一流的队伍
厂以“质”为本,“质”以人为本。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只有造就一流的职工队伍,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这是常柴厂的“真经”。他们长期坚持不懈地运用各种形式培训职工,造就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去年8月底,这个厂以储备产品185N柴油机参加孟加拉国招标,夺得出口9500台的头标,第一批9月底交货1000台。与此同时,他们得知孟加拉国要求每台附用一个与水泵配套的输出联接轴,图纸由孟方提供。条件虽严格,但价格比较有利。
9月6日,草图传回厂里,铸工车间工程师当天就画出了铸件图,三模工段当夜就赶制出木模具,第二天又浇出了模具毛坯。9月10日,崭新的模具就做了出来,待9月15日正式图纸传到时,一比较竟分毫不差。接下来,机修、工具车间接下这个非常任务,投入赶制联接轴的战斗。
这批出口柴油机比过去生产的复杂得多,而且1000台装配任务必须8天内完成,难度极大。但全厂奋斗拚搏,终于在9月30日将柴油机发运。货物如期运达吉大港,孟方极为满意,又续签了8500台的合同。常柴人就是这样,为了企业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分秒必争,精益求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