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故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故居
  张孟仪
在莫斯科近郊克林城古老的公园里,一座天蓝色的角塔式两层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门前那片湿润的草坪上点缀着洁白的小花,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络绎不绝的游人默默地沿着那条砾石小路向这幢古老的楼房走去。
房前挂着一块金属牌匾,上面写着:“彼·伊·柴可夫斯基”。靠下面还有一句话:“他不在家。”
是的,这位俄罗斯的伟大儿子,饮誉世界的音乐大师已有97年不在家了。1893年10月20日,当时在彼得堡流行的霍乱夺走了他的生命。现在他的故居已成为俄罗斯音乐文化的保护区,这里的一切至今仍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仿佛每一件物品都闪现着这位作曲家的身影。
柴可夫斯基不仅是俄国的伟大作曲家,而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和民主精神,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他的音乐就像大自然一样永存和经久不衰。为了纪念他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宣布今年为柴可夫斯基年。
柴可夫斯基生前十分珍爱这座房子。他曾说过:“我简直不知道为何如此眷恋这个地方,以致于无法想象如果在别的地方将会是什么样。在这里我呆在家里的时间最多,可以非常舒展地散步……”的确,柴可夫斯基脑海中许多音乐形象都是当他独自与大自然在一起时产生的。就在客厅窗前的那张没有粉饰的桦木桌旁,他创作了被认为是他的交响曲创作顶峰的《第六交响曲》,完成了歌剧《黑桃皇后》、芭蕾舞剧《睡美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今这里保存着作曲家的17万件文物和资料,包括他的手稿。这里的一切都按他生前的样子摆设着:墙上挂着他生前挚友和外国作曲家的照片;桌上放着他的笔记本;书柜里放着他喜爱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集;在书本的字里行间留下了他阅读时所作的记号。在前厅的橱窗里陈列着作曲家用过的物品:几件西服、一条黑领带和燕尾服,礼帽手套和手杖,还有每天使用的银制餐具。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使人感到亲切、充实,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位音乐大师的理解和爱戴之情。
客厅里那架钢琴被视为故居博物馆中最神圣的物品。每逢作曲家的诞辰和逝世日,人们都要打开钢琴,演奏他的不朽佳作。这已成为一种传统,但只有著名的、有成就的音乐家才能获得这种殊荣。
柴可夫斯基之所以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是因为他的音乐着重于内心刻画,富于表现力,能打开人们的心扉。他的歌剧抒情真挚、亲切有力又富悲剧性,不仅构思深刻,而且音乐语言也朴素易懂。
柴可夫斯基创新了芭蕾艺术。与其他一些古典作曲家所不同的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仅是伴奏,而且确定着人物性格、情节和舞台气氛,揭示着剧情中的思想内容。像《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作品音乐感人,且富有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如果说格林卡是俄罗斯古典歌剧创始人的话,那么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创始人的桂冠对柴可夫斯基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我竭力使自己的音乐得到流传,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我的音乐,并从中得到安慰和力量”。作曲家的愿望已经实现。如今他的作品在世界乐坛和舞台上长盛不衰。每隔5年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音乐比赛。今年适逢比赛之年,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家将云集莫斯科演唱和演奏他的传世佳作。
当人们在作曲家曾经十分眷恋并潜心创作的房子里徘徊时,无不感到他依然存在。人们不能没有他的音乐,特别是在当代信息社会的急速生活节奏中,人们需要轻松,需要美的享受,也更加渴望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中所体现出的真诚、纯洁、善良等一切美好的东西变为现实。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