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农村文化事业萎缩趋势亟待扭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农村文化事业萎缩趋势亟待扭转
最近,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群众艺术馆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市县及郊区的农村文化站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农村198个文化站中,75个站没有站址,41个站无活动,1/5的站自行解体。这种农村文化事业明显萎缩的现象,已引起合肥市有关领导部门的关切。
调查资料表明,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低下,许多具体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文化干部人心涣散,跳槽现象严重。比如,乡办公助站人员工资,县财政每人月发23元至30元,其余部分由乡财政补贴,但许多乡没有补贴。乡办文化站人员更是无固定收入,个别站的工作人员10年无工资,靠四处借贷度日,在医疗、补助和奖金上均无享受。不少文化干部的子女就业、住房等问题无人过问。乡级文化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如同乡政府的勤杂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化干部设法转行,肥西县43名国家文化干部已有21人跳槽,10多人正在办理调离手续。
近年来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较少,文化站的活动没有经费,县级财政拨给文化站的活动经费年均17.5元,许多乡办文化站连一份报纸也订不起。
调查的材料显示,文化站有站无址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乡文化站站址被乡办企业侵占;有些站房屋年久失修,濒临倒塌;有的乡长期拖拉不给文化站拨建房地皮。
联合调查组认为,造成农村文化事业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区、乡领导同志口头上讲重视,实际上没有认识到文化工作的意义,“只抓粮棉油,不要书戏球”,遇到文化工作方面的问题互相推诿,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二是有关政策没有认真兑现。如乡(镇)文化站的归属,站工作人员的待遇福利等均未按有关文件兑现。三是部分文化站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有些文化干部有“等、靠、要”思想,对存在的困难消极畏难,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3月25日《文化周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