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把一生献给祖国的钻头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3版(综合)
专栏:

  把一生献给祖国的钻头事业
江汉油田钻头厂厂长 汪启麟
1955年9月,我如愿以偿考入北京石油学院钻井专业。相好的同学不理解:你一个生长在上海的女孩子受得了那份苦吗?
1961年,大庆会战,我们研究室迁到大庆。大庆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一下火车,一大群蚊子向我们扑面而来,一张嘴就吸进了好几只。10月份,大庆已是零下5℃,没有住房,我们动手自己建“干打垒”。我光着脚在冰碴里和稀泥,腿被薄冰碴子划破流血了也不知道疼,因为腿冻僵了。冬天很冷,室内没有取暖设施,为了驱寒,我们就烧落地原油。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直发笑,鼻子、耳朵、眼睛都是黑的,张嘴一笑,只有牙齿是白的。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吃的是窝头和冻得已经发黑的包菜,每天5两粮加野菜,条件很艰苦,但我们觉得生活很充实。
1964年,大庆油田会战进入关键性阶段,指挥部领导让我们尽快研制出能够攻坚攻硬的钻头。为了搞出新型钻头,钻井组同志冒着零下30℃严寒,乘坐大卡车上井,等到达目的地,两腿早冻僵了,站都站不稳。有时没有车,我们就抬着20多公斤的钻头,步行数十里到井队与工人们一起实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摸索,终于研制出新型硬质合金钻头,创造了当时我国石油钻井单井井深的最高纪录——4700多米。
1971年,正当我们夫妇两地分居的生活即将解决时,江汉会战指挥部领导要我参加筹建江汉牙轮钻头实验工厂。这一消息使我陷入很深的矛盾之中,我想了很多、很久,最后仍决定去江汉油田。于是我给丈夫写了一封长信,他理解支持我。1974年他放弃了他所热爱的专业,从北京调到了江汉油田。
1988年9月18日,是江汉钻头厂的盛大节日,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幸福的日子。为彻底扭转我国钻头制造技术落后局面,我们引进美国休斯工具公司三牙轮钻头制造技术一次试车成功。我们引进了美国人的技术,我们生产的产品又返销到了美国,工人们风趣地说:“美国媳妇回娘家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