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敢挥长缨缚苍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3版(综合)
专栏:

  敢挥长缨缚苍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方定
五十年代末期,我参加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点火中子源的研究。这个研究群体除了我是三十岁的大青年外,都是二十二、二十三岁的小青年。手头一无资料、二无设备,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项工作关系国威、军威,我们决不能成为整个原子弹工程进展中的障碍。
为了和时间赛跑,我们只花了一个月时间,用毛竹做梁柱,用秫秸黄泥做墙、用沥青油毡做顶,建成了简易实验室。我们面对的是具有强化学毒性和放射性的物质,必须在严密封闭的条件下方能工作。我们捡回两个废弃的手套箱,加上简单的通风设备便开始了实验。手套箱密封不好,我们换上两层工作服,戴上大口罩和双层橡皮手套,外加有机玻璃面罩。就是在这个防寒绝热性能极差的竹棚里,我们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终于拿出了比原定设计要求质量更高的成品。
中子源的工作完成以后,上级通知我们去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那是青海高原上海拔三千二百米以上的一片大草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我的小女儿刚出生半个月,我却要把北京户口迁到西北去,但我和同志们都及时赶赴基地着手工作。人是一火车一火车地拉去了,却没有那么多的房子可住,不少人住在地下室或帐篷里,连夫妻也要分居,只有到了假日才能抽空去草原散步,借此团聚一会儿。不仅是衣食住行条件艰苦,需要重新适应,这里当时还是疾病传染区,必须注射防疫针。这种针反应很大,我打针后,发烧到三十九摄氏度以上,躺了三天。但我们终于在草原上站住脚了。就是在这里,我们完成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北京时间下午三点,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全国沸腾,举世震惊!我们的原子弹无论在理论、结构设计、零部件和引爆系统的设计制造,还是各种测试方法及设备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远远超出西方人的想象。
回顾创业初期的艰辛,我们这一代新中国成立不久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辜负祖国、人民和父辈师长的期望,在祖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中,在震惊世界的成就中实现了自我。到了把我们曾为之奉献过的事业交给新一代时,我们是问心无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