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防止外国病虫害侵入国内——日本植物检疫的成就和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技与社会

  防止外国病虫害侵入国内
——日本植物检疫的成就和问题
  张遵雄
植物检疫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国外农作物病虫害传入,保护本国农林牧业生产安全。日本植物检疫已有70多年的历史,检疫管理体制渐趋完善,法规配套,执法较严,检验和处理手段较为先进,从而在防止国外植物危险性病虫害传入,保护本国农林牧业生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是当前植物检疫开展得较好的国家之一。
检疫管理体系健全 日本农林水产省主管全国植检工作,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植检法规和政策。日本自1914年制订《输出入植物取缔法》,开始实施植物检疫,随后逐步完善。1950年制定了《植物防疫法》,并相继制订了配套的检疫操作和处理规程等,使植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国植检人数746人(其中技术人员640人,占85.8%),人员少,效率高。此外,重视在职人员培训工作,在横滨设有全国培训中心,进行短期轮训,不断提高全国植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病虫传入防线较严 为了防止病虫传入,第一道防线设置在出口国的产地,日本对部分进口农产品,派遣植检人员到出口国产地现场检验和监督处理,把进口农产品的病虫害拒之于日本国门外;第二道防线设置在日本进口口岸,对大多数植物和植物产品,主要是在口岸加强检验,必要时进行杀虫灭菌消毒处理,把好关卡;第三道防线为对漏网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早期发现,消灭在初发阶段,以防扩散。日本至今成功地防止了地中海实蝇、苹果蠹蛾、小麦瘿蚊和烟草霜霉病等世界性危险病虫害的侵入。对少数传入的病虫害,如甘薯小象甲和柑桔根线虫病,是侵入后早期发现,紧急防除而根绝的成功事例之一。
提高检疫处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检疫,日本还编制了检验、鉴定和防除需要的资料以及图片等手册。在检疫管理中,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传递信息和资料储存。利用软X光射线装置透视检查种子内潜伏害虫。对侵入的害虫,利用外激素引诱剂进行早期诱捕监测。如对地中海和墨西哥的实蝇、苹果蠹蛾等,全国共设置了3189个诱捕器。关于植物病害的检验和鉴定,采用接种、培养技术检测、血清学检测、电镜、电泳、荧光反应和噬菌体检验等方法。引入的种子和苗木,先要在检疫苗圃内进行隔离栽培检疫,合格的方可引入种植。对大批量进口的粮食、饲料、水果等农产品,港口配有先进的大型灭虫处理设施,具有循环熏蒸设备的圆筒仓和熏蒸库。植物防疫所设有调查研究部(系),收集国外病虫新动态,开展检疫性病虫的鉴定技术、生物学特性、危险性、适应性分析和防除研究等。
植物检疫面临新的挑战 植物检疫每年虽截获和处理了绝大部分的病虫,但一些新的适应性强的病虫时常乘口岸检验稍有疏漏之隙侵入。例如,美国白蛾、稻水象甲、温室白粉虱、黄瓜绿班驳花叶病毒病和苹果黑星病等,已传入日本,并扩散为害。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国际化,进口植物和植物产品的数量增加和品种多样化,种质资源交流的频繁,国际间人员往来的增多,使来自世界各地病虫害传入日本的机会也在增加。此外,运输的快速和大型化发展趋势,对植检工作也提出了快速、准确和多样化的要求,植物检疫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