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太平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8版(副刊)
专栏:

  “太平石”
  丁耶
最近,故乡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又发现一块巨大的玉石,其质量不亚于60年代出土的“玉石王”。1982年,我曾到岫岩瓦沟玉石矿去“朝拜”这块足有160吨的“玉石王”。据玉石矿的同志介绍,“玉石王”是在乡亲为渡荒年在山上开“小片荒”时发现的,认为是个吉兆。老玉工们常讲,玉石又称“太平石”,每逢太平盛世它便放出奇光异彩。当时,发现“玉石王”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总理知道了,说这是“国宝”,将来有条件时要运往首都北京,请能工巧匠把祖国锦绣江山都刻在这块美玉上。由于交通不便,没有造出运载它的工具,一直拖延至今,它仍然深藏在山谷里。
“岫玉”驰名全国,它的质坚色丽,有如宝石、翡翠。据专家验证,建国后出土的汉中山靖王金缕玉衣上的玉片中就有以岫玉制成的鳞甲,这说明岫玉的开采迄今至少有两千年了。在我记事时,岫岩城几条小街上布满了玉石铺,那悦耳的琢玉声伴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学堂老先生曾用苍老而严肃声调叨念《三字经》中的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以此来勉励我们这些顽皮的学童用功上进。故乡人对玉有特殊的感情,乡亲们的嘴里含的是玉石烟嘴,姑娘出嫁至少也要带一副玉石手镯。至于大户人家那就更不必说了,什么玉石花瓶,玉石桌面,玉石茶盅更是陪嫁与陪葬的珍品。
今天,故乡又发现第二块巨大玉石,喜讯传遍全国,这不仅是一个吉祥的预兆,而且也在督促我们,启示我们如何把一块块璞玉遵照周总理生前的嘱咐,请来能工巧匠,集中中华民族的才情智慧,把我们锦绣河山和太平盛世的民族希望铭刻在美玉上面。为此,我又想起那句老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璞玉是大自然所赐,但如何利用这大自然的瑰宝,使它光耀后世,就要看我们的风格与匠心了。我们只有培养和造就出成千上万的优秀的人才,才好在这一块块“太平石”上作出锦绣文章,画出举国稳定的太平盛世图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