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擂茶与米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5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擂茶与米茶
  詹宏杰
国人向来注重以茶待客,甚至还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我国闽西北山区的“茶道”至今仍古朴有趣,那就是将乐县的“擂茶”和宁化县的“米茶”。
笔者日前陪同台胞到将乐县游览玉华洞,在饱览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叹为“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溶洞景观之后,在县城一位肖姓农家喝到了奇妙的“擂茶”。单看那边烧开水、边加工擂茶的精彩场景,便是一种享受。女主人笑呵呵地端出一套“擂茶”器具:一是口径约1.5尺、内壁有辐射状纹理的陶制“擂钵”,二是2尺来长、上等油茶树做成的“擂棍”,三是捞滤碎渣的竹制“捞瓢”。加工时,女主人将器具洗得干干净净,先将眉条状的上好绿茶放置钵底,掺和白芝麻、花生仁等,然后手握“擂棍”,沿着钵之内壁作有节奏的旋转,间或轻轻敲击,最后将研成的碎泥捞起,用白纱布包着筛滤,方才投入瓷壶。此时,生水正好滚沸,女主人便往壶内猛浇开水,尔后加盖热闷。至此,一道擂茶全部沏好,斟入茶碗,或加白糖,即可趁热饮用。
将乐县是我国客家人居住地之一,纯朴好客之风世代相袭,请喝“擂茶”便成了当地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待客礼节。这不,女主人笑盈盈地给每位客人捧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但见茶色乳白,一口初饮,口舌生津,齿颊流香;二口深饮,气爽神清,五内透畅;一碗喝罢,直起喉咙想再来一碗。此时,女主人一边斟茶,一边叙说擂茶的传奇。她说,如果在主要原料基础上变换配料,擂茶可做出近10种。外加鱼腥草、霍香、陈皮等,可以擂成“防暑擂茶”;外加茵陈、川芎、甘草、肉桂等,可以擂成“清热擂茶”,等等。有趣的是,作为传统社交手段的请喝擂茶习俗,如今又蔚然成风,举凡添丁喜庆、迁居加薪、儿女深造、友朋聚会、邻里串门,甚至冤家释前嫌,也都请喝擂茶,但见糖果、饼干、瓜子、花生压桌,茶也融融,情也融融。还出现了“三八妇女节擂茶座谈会”,“五四青年节擂茶联欢会”。
无巧不成书。两天之后,笔者为给老友贺婚,来到素称“客家摇篮”的宁化县,并在老友婚后第三天,有幸品尝了米茶。与其说是茶,毋宁说是地地道道的“宁化可乐”,大米、黄豆、花生、豆腐干、猪肉、香菇、笋、虾米、葱、蒜等熬成,味道芳香醇美,却唯独不见“茶叶”。据老友介绍,当地新娘子出嫁第三天,俗谓“三朝”,当天夫家要请喝“米茶”拜谢左邻右舍。究其个中三味,道是新娘子初来乍到,日后和大家长久共处,还盼多多关照。“三朝”当天上午,米茶煮好后,新郎点燃一串鞭炮,以示“宣告”。此时,婆婆满脸堆笑,往来招呼,新娘子满面春风,忙不迭地给客人捧茶,主客间那种融洽劲儿,令人神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