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再说“我是中国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6
第3版(综合)
专栏:人民论坛

  再说“我是中国人”
  刘其田
《记住“我是中国人”》(见2月10日本报“人民论坛”)一文,展示了吉鸿昌、闻一多、郭沫若、戈公振、沈钧儒等志士仁人,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操,读后十分感动。遗憾的是,像这类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宣传,这几年很少见到了。相反,在中国人办的、给中国人看的报刊上,竟接连出现了一些中国人嘲讽、挖苦、奚落、鄙弃中国人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伟大、勤劳、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居然成了一群卑微、渺小、丑恶的乌合之众。下面是从一些报刊上摘出的几例:
1个日本人打不过1个中国人,可3个中国人就干不过3个日本人,因为3个中国人到一起就会发生内耗。
欧洲人喜欢打桥牌,所以,他们善于沟通;日本人喜欢下围棋,有全局观念;而中国人呢?喜欢打麻将,各自为政。
中国人“不如美国人求实,不如俄国人鲁莽,不如日本人精明,不如法国人浪漫,不如波兰人冲动,不如巴西人奔放……但是,有一条,谁也望尘莫及,就是中国人的善观风向”。
中国人真的是这样吗?面对这些“高论”,稍有一点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感到愤慨。
世界各个民族,有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但不论这种差异多大,既不存在民族品质高下的问题,更无人种优劣之别。谁都知道,任何一个民族,既有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也有道德和智力低下的人;既有值得赞美、继承和发扬光大的长处,也有应该批评、指责乃至唾弃的弱点。如果真是从学术的角度研究这些差异,那就应该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讳疾忌医,但也不能掩美扬丑。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甚至强拉硬扯,无中生有,恣意媚外,极力贬损中国人,那就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别有用心了。
这几年民族虚无主义颇有市场。有人认为祖国的一切都毫无价值,无一可爱。他们骂中国的过去,骂中国的现在,骂黄土地,骂黄皮肤,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的人不可能萌芽成长”,更有人叫嚷中国人属于劣等民族,总之,一切都是西方的好。
中国人是骂不倒的。“我是中国人”的崇高民族意识,牢牢植根于11亿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无论什么人把多少脏水泼在中国人身上,最终也只能是弄脏了他们自己,而无损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